张积仁:创新绿色预防医疗体系 引领健康中国

来源:光明网
2016-11-15 19:07:22
分享

医学专家张积仁对TE-PEMIC慢病风险干预体系的研究和探索

健康是每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基础,“十三五”规划中,健康产业也是发展热点。有权威报告称,世界上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占GDP比重均超过10%,而我国健康产业占GDP比重仅为4%-5%。中国人整体的健康形势面临严峻的挑战,而健康产业也将迎来爆发期。未来5年,我国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十万亿元,而在这十万亿中,慢病预防服务或将成主流。

张积仁:创新绿色预防医疗体系 引领健康中国

如何为主要慢性疾病高风险人群提供风险干预和预防医疗服务,探索有效的慢病防控关键技术平台,成为健康产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成为该领域医学专家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肿瘤中心科主任张积仁联合国内外预防医疗专家,分析了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超重肥胖、肿瘤等主要慢病的发病机理和致病风险因素,并建立和应用了TE-PEMIC慢病风险评估和干预的分子标准,为慢病预防提供了新的研究和探索思路。

硕果累累的医学之路

张积仁,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肿瘤中心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第六届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靶向治疗学会(IABT)副主席,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靶向治疗技术分会主任委员,国际肿瘤标志标志学会科学顾问,中国抗癌协会微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细胞生物学会主席,中华冷冻治疗学会主任委员,中华肿瘤学会常务理事等职,目前担任中国医促会分子保健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肿瘤靶向干预与防控学会理事长,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防控专业委员会委员,兼任广东省靶向肿瘤干预与防控研究院院长。

1993年,张积仁被授予“全国百名医学中青年科技之星”荣誉称号,并开始享受政府津贴;1996年获军队杰出人才基金,获总后科技新星并入选了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被广东省选为广东省生物技术学术带头人;1999年评为优秀归国人员;2000年被邀为奥地利维也纳大学Birkmayer研究所和香港大学客座教授,并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放射肿瘤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Davis肿瘤中心,英国剑桥大学Wolfson学院等建立学术协作交流关系。他培养了肿瘤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00多名,多数已经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职称,50多名已经成为全国各地肿瘤专科带头人。

张积仁担任第一军医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肿瘤中心主任22年,长期致力于肿瘤靶向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从事该领域研究和临床以来,张积仁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广东省重大课题项8项,参加国家863课题的研究1项,参加的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和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100余篇。1999年,他在亚洲首先引进美国氩氦刀靶向肿瘤治疗新技术,设计和指导了世界第一例CT引导经皮氩氦刀靶向治疗肝癌,经皮氩氦刀靶向治疗肺癌和立体定向氩氦刀靶向治疗脑肿瘤手术。行业内被称为“中国氩氦刀之父”,也是国内靶向治疗技术分会的发起人。近年来,他组织中外靶向治疗专家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主持召开了全国靶向治疗大会7次,国际靶向治疗大会4次。另外,他主持国内外专家制定了氩氦靶向治疗技术临床规范,为国内外科学规范使用肿瘤氩氦刀靶向治疗技术奠定了基础,同时还主编了世界第一部氩氦靶向治疗技术等4部专著。

TE-PEMIC体系的创新与探索

让生命远离疾病是张积仁教授的最大愿望和职业梦想,近年张积仁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整合了国际先进的分子医学、环境医学、功能医学、细胞免疫及预防医学技术,建立了第一个预防医疗技术平台,提出分子保健的理念,并建立了绿色慢病风险干预技术体系。

通过研究认为:人体微循环中不稳定的蛋白质(Proteins Variation or heteromorphosis)、体内暴露和残留的环境毒素(Environmentaltoxins,如重金属、农药、有毒化学物质)、蓄积的代谢毒素和分子突变物质(metabolic wastes and molucular mutation)、免疫抑制因子((immunosuppressive factors)、慢性炎性因子(chronic inflammatory factors)是人类慢性疾病和衰老的主要因素。靶向排出和干预(targetevaluationandandintervention)体内这些致病因子是慢病靶向预防技术体系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健康和预防医疗服务的发展方向。因此,他们将研究建立的风险评估和干预分子标准定名为TE-PEMIC。

2015年11月21日,在第一届全球预防医疗联盟大会暨第二届全国分子保健与预防医疗大会上,张积仁作为大会主席就TE-PEMIC慢病绿色预防技术体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得到来自美国、德国、马来西亚、印度、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与会专家和学者的一致认同。

TE-PEMIC体系既是对我国几千年来中医理论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将现代环境医学、功能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特别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等与中医理论有效结合。它是预防医疗技术服务的一种创新探索,也是健康产业预防医疗技术规范化服务的一种尝试。

张积仁认为,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已经进入分子医学阶段,使得慢病预防超早期分子预警成为可能。如何排除体内的致病因素应该成为目前健康产业和抗衰老研究所关注的重点。预防和干预体内暴露和残留的外源性的环境毒素(重金属、农药、致病化学物及微生物)、变性及不稳定的蛋白质(被残留的重金属、农药螯合、或被物理、化学及生物损伤的大分子蛋白)、分子蠕变和蓄积的内源性的代谢产物及毒素(增高的LDL,尿酸、肌酐、HCY、自由基等)、免疫抑制因子(免疫复合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因子、自身抗体、COX2等)、慢性炎性因子(TNF-a、IL-1β、IL-6、IL-8等)在慢病预防和患病风险评估、防控、干预和预防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目前TE-PEMIC技术已经在广东腾湃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狮子湖医院国际医学中心率先为客人服务,已服务近千人,为他们有效清除体内暴露的重金属和慢性病风险因子,并可以使30%癌基因突变的高风险个体的血浆突变基因检测结果转为阴性。使得心脑血管风险因子(脂蛋白a、脂蛋白b、HCY、B2-微球蛋白等)下降10-25%,极大减低了慢性疾病的威胁。

TE-PEMIC慢病预防医疗技术体系建立的依据

那么,TE-PEMIC慢病风险干预的分子标准建立有哪些科学依据呢?

张积仁表示,TE-PEMIC体系主要依据以下五大原理:第一,人体环境毒素暴露及残留可以导致细胞分子损伤;第二,代谢失衡及代谢产物蓄积改变细胞生长内环境;第三,免疫功能抑制与慢性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第四,慢性炎性因子为慢性病发生提供了内环境;第五,蛋白质的稳定性是细胞功能活动的重要保证。

人体环境毒素暴露及残留可以导致细胞分子损伤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加剧。空气、水、土壤等的污染不仅损害人体的血管、神经、免疫以及造血功能发生异常,而且由环境致病因子暴露引起的疾病也日渐增多。这其中,重金属污染的问题尤为突出。

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重金属在体内蓄积与癌症等慢性病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铅、砷、镉、铬、镍等多种重金属列为人类致癌物质。随着对重金属与癌症关系的研究逐步深入,重金属致癌的分子医学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有研究证实,重金属暴露会对人体的代谢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代谢综合征等代谢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张积仁等学者的研究表明,在重金属暴露和脂代谢异常的高风险人群中,可以检测出血浆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重金属螯合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粥样硬化斑块中可以检测出重金属的存在。环境致病因子可以造成细胞内线粒体代谢异常引起致细胞功能异常,并最终导致不可逆的病理改变形成。

有研究者对1405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中重金属锂含量明显增加,代谢综合综的发生发展与血清锂水平呈正相关。除了锂以外,镉也被认为与代谢综合征密切联系。长期低剂量的重金属暴露会可能导致糖尿病或高血压从而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近年来很多环境医学研究结果证实,人体内重金属的暴露可能影响细胞分子内环境的氧化应激能力,细胞周期的调控和增殖能力,甲基化和DNA的修复能力,微环境中炎症因子、免疫抑制形成,成为肿瘤发生的可能因素之一。有研究者报道镉暴露可能导致乳腺癌发生,铬和镍暴露可能增加胰腺癌的发生,钯汞暴露可能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生风险。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