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遭嫌弃?苹果发布信用卡 Apple  Card 业界反应平平

Apple Card是一张虚拟信用卡,是苹果携手高盛、Master Card 推出的虚拟服务,用户在iPhone自带的APP“钱包”中通过注册、认证后就能“刷卡”消费,被看做是Apple Pay的延伸。

又遭嫌弃?苹果发布信用卡 Apple  Card 业界反应平平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03-27 16:5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3-27 16: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3月27日电(曹静) 苹果公司的产品有一个通病,就是太贵。当然,苹果产品使用的材料也是最好的,比如2001年推出的电脑PowerBook采用了钛制外壳,售价相当于现在的2,599到3,750美元。而在北京时间3月26日凌晨的春季发布会上,苹果推出了一款新品Apple Card,不仅免费,而且还能返现。

Apple Card是一张虚拟信用卡,是苹果携手高盛、Master Card 推出的虚拟服务,用户在iPhone自带的APP“钱包”中通过注册、认证后就能“刷卡”消费,被看做是Apple Pay的延伸。值得注意的是,Apple Card的技术由苹果提供,高盛、Master Card只承担信用风险,这就让Apple Card更具有苹果的属性,而少了银行对信用卡的条条框框。

和传统信用卡相比,Apple Card没有年费、滞纳金、跨境交易费等费用,苹果在官网上还表示Apple Card的利率是业界最低的,但还没有透露具体数字。Apple Card还是最安全的,用于Apple Pay的Face ID、Touch ID和交易码都能用于Apple Card。注重隐私的苹果在发布会上强调,苹果不会追踪用户Apple Card的交易信息,合作方高盛也不会为营销或广告分享用户数据。

对于无法使用Apple Pay的地方,苹果还推出了钛合金卡面的Apple Card实体卡,和Master Card一样,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实体Apple Card上没有卡号、安全码、过期日期等信息,只刻有持卡人的姓名和苹果logo。Apple Card卡号只在iPhone的“钱包”APP中显示。

和苹果其他产品、服务一样,Apple Card有很多贴心服务。比如,当需要在网页上填写信用卡信息时,Safari浏览器能帮你自动填充Apple Card卡号;如果需要报告盗刷问题,或者需要更换住址信息,直接在iMessages上通过短信与客服沟通就行,连打电话也省了;Apple Card除了能记录每笔消费的金额,还能记录消费地点等信息,把消费分为娱乐、购物、餐饮等类别,让账单更清楚。此外,Apple Card还能清晰展示你的花销、分期利率、余额等信息,如果每月无法全额还款,你在选择部分还款金额后,Apple Card能帮你计算出利息,便于管理自己的开支。

还有一点足够吸引人,就是Apple Card可以根据消费情况进1%-3%返现——苹果着重强调了一下,每天都会返现,返现金额没有没有上限,而且返的是真正的钱,可以在Apple Card上花掉,也可以转到银行账户上。

这张卡年费为0,还有1%-3%的返现,对于使用苹果其他服务(如iCloud、购买APP)的用户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除了信用卡利息和一个iPhone的费用,Apple Card完全不花钱,还能通过贴心的服务、返现等方式吸引iPhone用户使用,更加方便地购买苹果的其他服务,包括26号刚刚发布的杂志订阅Apple News+、游戏订阅Apple Arcade、流媒体视频订阅Apple TV+等服务,这可比一个孤零零的“钱包”APP有吸引力。从Apple Card的设计和服务可以看出,苹果设置的准入门槛并不高,可以吸引想要尝试一下Apple Card的iPhone用户,并用返现手段把他们留住。

业界反应平平

iPhone手机销量下滑,让苹果在26日的发布会上主攻付费服务,推出Apple Card显示了苹果在金融方面的野心,同时提高用户对“钱包”APP和Apple Pay的使用率。

但从业界给出的评价来看,Apple Card并没有获得肯定——至少目前没有。

有分析师认为,Apple Card只是一张联名卡而已,最大的亮点仅仅是能够追踪消费信息,而这样的服务,其他APP也可以实现。至于返现,摩根大通、花旗等银行为吸引信用卡用户推出了奖励返点等政策,苹果虽然另辟蹊径,用更加“中庸”的返现方式吸引和留住客户,但没有那么一鸣惊人,也不具有和其他银行竞争的优势。

苹果推出新产品后总会不被看好,就像之前的“刘海屏”iPhone和AirPods,至于真正的使用感受,只能交给用户去评判。当硬件设备销量遇到瓶颈时,苹果大胆涉足金融服务推出带着苹果属性的Apple Card,到底有没有实力?在今年夏天美国正式上线见后分晓吧。

(编辑:李海鹏)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