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亚平
见习记者 吴广 张璇 通讯员 汪令维
春江水满,辣椒飘香。湘阴县樟树港辣椒节来临之际,该县樟树镇文谊新村众源生态农业园种植大棚内,一排排硕果盈枝的辣椒树立正站好、精神抖擞,等待着四方宾朋一场舌尖上的“检阅”。
樟树镇属典型的江南丘陵,雨水充沛,土壤耕层深厚,土质微量元素丰富,锌、硒、铁等充分满足植物生长。这片沃土吸引着如左宗棠一般的名士,也孕育了“一代天椒”——“樟树港辣椒”。
“我们这里的辣椒椒香浓烈、口感清爽,清炒时皮肉不分离,具有香、脆、甜等特点,曾卖出500元一公斤的天价。”樟树镇党委书记李山告诉记者,“樟树港辣椒”以质取胜,2013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同年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科技兴椒,产业旺了
5月7日,冒着绵绵细雨,记者走进众源生态农业园。“优良的环境是大自然的馈赠,独特的种苗是全镇人的宝贝。”湖南众源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湘阴县镇源生态农业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甘海波告诉记者,过去樟树港辣椒一年只产一季,2012年,该公司与湖南湘研种业有限公司合作,经2年攻关,研发出种子提纯复壮技术,每亩实现增产150公斤左右。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016年,该公司将秋收完的最后一批辣椒树的枝叶剪掉,留5厘米主干在地面,作新品种来培育。次年,10万株“秋延辣椒”诞生,改写了樟树港辣椒只种一季的历史。
怎样给大棚辣椒供水施肥?“靠水肥一体化系统。”甘海波说。他将辣椒树下的覆膜撕开一个口子,里面露出黑色PVC材质管道--水肥一体化系统。平日,职工利用该系统进行浇灌。根据辣椒长势、天气、温度等状况,控制水、水溶性肥料的投放频率。水、肥透过管道下面的小孔均匀滴出,高效节水,精准施肥。
大棚外,田头矗立着“智慧农眼”,其身形类似一根3米高的电线杆。甘海波说,左侧有全程监控辣椒生长的电子眼和风力监测仪器,右边则是实时观测降水量和空气湿度的仪器,还有一块太阳能板维持“农眼”正常运转。
记者随甘海波来到“农眼”智能监测基站。技术员甘亚亮操作设备,一组组从田间传来的图像和数据呈现在电脑屏幕。他说,公司引进的4台“农眼”可利用物联网+互联网成像技术精准采集和分析数据,提供远程监控、农场管理、精准种植、品牌建设、产销对接等服务,让农业种植全程可视化溯源。
“广‘辣’四方朋,神‘椒’天下友。”辣椒节举办在即,樟树镇政府的宣传牌“吆喝”起来了。镇党委书记李山介绍,今年全镇种辣椒7500亩,预计可产8000吨,创产值1.5亿元。
合作种椒,农民富了
先富带后富,共奔致富路。作为先富者,甘海波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流转650亩土地种植辣椒和黄瓜,与100余户农户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以保底价收购农户的辣椒和黄瓜,销往外地,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年增收1万余元。
在甘海波带领下,文泾村5组村民吴坤成了种植辣椒的能手。记者走进吴坤家的辣椒大棚,他在安装物理性诱捕器--黄色粘虫板,为辣椒树防治病虫害。“我以前在外做水电安装工作,收入不稳定,现在种辣椒,家庭年收入超10万元。”
近年来,樟树镇坚持“政府搭台、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不断加大基地建设、推广科技种植、培育龙头企业,引进专业农业发展公司,成立合作社,让樟树镇辣椒种植走上专业化、集约化道路。在樟树镇,像镇源这样的辣椒种植合作社还定期为椒农开展技术培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镇党委副书记易新武称,目前,文谊新村发展种植合作社7家、种植户2200多人,共种植“樟树港辣椒”3000余亩,平均亩产值2.2万元。
产业扶贫,“帽子”摘了
“我棚里有两棵树只开花不挂果,请来帮我看看。”中午时分,吴坤接到同村贫困户甘湘的求助电话后,冒雨从泥泞的田间小路走进甘湘的种植大棚。
“这棵树已不具繁殖能力,只能拔了重新种。去我家再拿一棵种上吧。”吴坤察看完问题辣椒树后肯定地说,“还有门前那两棵患‘侏儒症’的辣椒树,是土肥没有拌匀导致的。”甘湘听了恍然大悟,对有问题的辣椒树继续细心打理。
甘湘的父母在世时曾患有心梗、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甘湘倾尽家产救治,无力回天,家中也因病致贫。2014年,樟树镇政府将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国家扶贫好政策;合作社则为他免费提供辣椒苗和种植技术。如今他年收入已超1.6万元,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我们合作社还帮扶3户贫困户,都已经通过种植辣椒脱贫了。”甘海波欣慰地对记者说。
“还要加把劲,提高种植技术,增加辣椒产量呀!”走出大棚50米远后的易新武回头冲甘湘喊出声来。细雨淋湿了他的裤脚、鞋子。
“明年会更好!”甘湘信心满满,面露微笑……
■蹲点感言
“智慧农业”,大有可为
亚平
种养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而科技能点石成金。湘阴县樟树港镇的辣椒生产就是一个范本。
椒农的成功取决于三大秘密武器:秋延辣椒、水肥一体化系统、农眼。
当地农民大智大勇!他们和农技专家合作培育了“秋延辣椒”,改写了传统辣椒生产一年只种一季的历史;率先使用水肥一体化系统,科学用水,精准施肥;大胆使用“农眼”,对辣椒生产实施电子监控,让农业种植全程可视化溯源。
樟树港镇的“智慧农业”,大有可为,可学可鉴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