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海关近日统计数据,4月份中国出口额出人意料的增长8.2%,然而进口额却下降10.2%,两个数据“一升一降”,引发一些人对疫情下中国经济恢复的担忧。
走出去智库(CGGT)特约专家、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认为,4月份的数字只是暂时现象,中国的进口发力将在五六月份开始,全年进口仍会达到两位数增长。当前中国的贸易政策,将进一步带动全球经济发展,并成为全球经济恢复的主要引擎。
今天,走出去智库(CGGT)独家刊发魏建国先生关于我国进口情况的分析文章,供关注疫情对中国外贸影响的读者参考。
近日,中国海关公布了四月份进出口贸易数据后,让大部分专家学者感到意外的是,中国出口1.4万亿,逆势增长8.2%,但进口“大跌眼镜”,只有1.09万亿,同比下降10.2%,远远超出预期。
另外,中国大宗商品的进口走势也出现分化,1-4月份进口下降3.2%,降幅较一季度扩大2.5个百分点。其中,原油、天然气、成品油进口下降7.4%、13.7%、25.7%,分别拉低进口增速0.9、0.3、0.3个百分点,但集成电路、铁矿砂、煤炭进口分别增长14%、15.9%、20.6%。
由于中国进口呈现下降趋势,许多人认为,将随着疫情在全球的发展中国进口会越来越低,并产生了对中国内需不振的悲观论调。
其实,我认为,中国的进口在疫情过后会呈现“井喷式”发展。4月份的数字只是暂时现象,中国的进口发力将在五六月份开始,全年进口仍会达到两位数增长。理由是以下几点:
第一,随着中国疫情的形势好转和复工复产的加速进行,中国大宗商品进口稳步复苏。特别是随着中央提出的新基建和大型项目的开工,对煤炭、铁矿石、铜等大宗商品的进口将会出现稳步增长。
近日海关数据显示,前4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3.6亿吨,增加5.4%;原油1.7亿吨,增加1.7%;煤1.3亿吨,增加26.9%;钢材418.4万吨,增加7.4%;未锻轧铜及铜材174.8万吨,增加10.4%。
另外,从第三届进口博览会的招商情况看,今年参展国家和跨国公司数量将会比以往更多,也预示着中国将加大进口力度。
第二,随着中国的疫情好转,大部分城市消费开始启动,生活用品将呈现“井喷式”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中国对高档消费品、农产品、海产品、医药产品的进口将会有很大增加。
1-3月份,中国进口增长得最快的是肉类产品,达217万吨 ,金额78亿美元,同比增长137.8%;医药产品紧随其后,进口达到88亿美元,同比增长11.7%;纺织品、线纱进口金额39.7亿美元,增长10.3%。这些都是生活用品,随着国内市场逐步开放,进口商品更会增加。
另外,2019年中国纸浆库存已经用完,今年纸浆进口将会比去年增加100-150万吨。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3月份我国纸浆进口量为268万吨,1-3月份合计736.4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2.3%。
第三,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逐步落实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持续推动进口。据美国农业部5月2日统计数据,中国自美国进口4.02万吨猪肉,这是近6个月最大的采购记录。而且,中国还将加大自美国进口大豆、棉花和牛肉等产品。
另外,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增加也是亮点。海关统计显示,今年1至4月,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1.2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在整体下滑的情况下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其次,今年1至4月,中国自东盟进口6085.1亿元人民币,增长8%;自俄罗斯进口为204.21亿美元,同比增长7%。下一步,随着其他国家经济恢复,中国进口将会继续恢复。
第四,随着中国新基建的开展,新旧动能转换将加大进口。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提出,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另外,中国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造了更多元、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催生并推动了许多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也将带动进口增长。
当前中国的贸易政策,将进一步带动全球经济发展,并成为全球经济恢复的主要引擎。中国进口增加,使全球经济发展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因此,今年中国的进口不但不会降低,还会达到两位数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