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近日举行的“行走自贸区”浙江自贸区云座谈会上获悉,浙江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三年来,坚持差异化探索,聚焦油气全产业链,重点推进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国际油气储运基地、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国际石化基地、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等“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建设,进而提升我国以油气为核心的大宗商品战略资源全球配置能力。
浙江自贸试验区背靠长三角广阔经济腹地,是长江联通外海的唯一通道,具有独特的区位、岸线资源优势。在油气储备、中转、加工和保税燃料油供应等领域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浙石化4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国内最大、世界第五的大炼化项目,保税燃料油供应规模位稳居全国第一、跃升世界第八,结算量占全国半壁江山。同时,为充分发挥浙江自贸试验区离岛片区监管便利,风险可控等优势,鱼山岛重点建设国际一流的绿色石化基地,鼠浪湖岛、黄泽山岛、双子山岛、衢山岛、小衢山岛、马迹山岛重点发展大型油品储运基地和国际矿石中转基地,秀山东锚地重点发展保税燃料油供应服务。
据介绍,浙江自贸试验区在挂牌运行的三年里,在油气储运、炼化、加工、海事服务等领域呈现龙头引领、链条延伸、辐射带动的溢出效应。
一是世界超大型国际石化基地初步建成。鱼山岛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全流程一次性试车成功,满负荷安全稳产,形成2000万吨/年炼化能力,开始影响全球炼油格局和资源流向重构,进一步提高 PX、乙烯等化工品国产化水平。
二是国际油气储运基地初具规模。鼠浪湖岛、黄泽山岛等管线码头储罐等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油品储备能力达到2790万吨。同时,铁矿石年混配量突破1500万吨,全国第一,约占国内市场20%,辐射长江沿线30家钢铁企业。
三是国际海事服务基地成效显著。在保税船用燃料油加注领域形成行业标准规范,年供应量和结算量分别突破410万吨和624.5万吨,分别达到全国40%和50%以上,位居全国第一;集聚了外轮供应、船舶管理、航运科技、油品检测、海事仲裁等海事服务产业链企业160余家;率先在全国试点开展锚地海事综合服务业务,实现外轮物资供应“一船多能”,外轮供应突破22亿美元,年均增长107%;船舶修理业务占全国40%左右,涉外海商事纠纷实现本地仲裁。
当前,浙江自贸区正积极落实“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新发展格局。对内挖潜,搭建成品油内贸分销网络,建设船用低硫燃料油生产基地,加快国际油气储运基地建设,推动浙江自贸区与省内联动、沪浙联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为保障国内能源供给,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做好支撑。
同时,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国际国内双向互动,引进油品贸易国际战略投资者,适度开展成品油出口,允许境外油气企业进入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交易,坚持对外开放与风险防范相结合,在油气等大宗商品特色领域争取更高层次的全面开放试点。
(编辑:刁云娇 李海鹏)
(刁云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