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随中国日报调研团队一行前往了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在调研走访中,深感会昌脱贫成效之高。会昌县凭借着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施策、精准脱贫、精准考核等措施,于2019年4月顺利脱贫摘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美丽乡村建设、文明实践站建设等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对于“脱贫”二字,我并不陌生,作为一个出生在中西部农村的人,我切实的感受到了近年来农村地区的变化。爷爷奶奶家住在偏远的农村,小时候每次回家省亲都要徒步过三条河翻两座山。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镇上修了通往爷爷家的村路和桥梁,开车便可抵达家门口,甚至还拥有了乡村公交。
2015年中央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2017年中央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一系列的政策中强调了要确保西部地区在现行国家扶贫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实现脱贫。此次会昌之行,让我更加明白了这些政策背后的考量。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东西部农村都纷纷宣布脱贫摘帽,但是对于会昌的调研,让我看到了东西部农村脱贫攻坚的差异,这些差异体现了脱贫攻坚的因地制宜和精准施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差异之中还现差距,这一点从村路的宽广程度便可察觉。
为什么东西部农村脱贫程度会出现差距,我想这不是实施政策和帮扶干部的差距,而是地理位置和长久以来的发展根基所决定的。中西部农村的偏僻程度远远大于东部地区,特别是像大凉山“悬崖村” 阿土列尔村勒尔社这样的村落,要想拥有像会昌一样的村路,仅从修建技术上看似乎就是遥不可及的。此外,东西差距由来以久,从发展根基来看,中西部农村脱贫振兴的步子注定要迈得要比东部农村更加缓慢。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规定的14个连片特困地区,位于西部地区的就有9个,西部地区是中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原始累积的贫困情况就要比东部地区更加严重。
虽然中西部农村存在差距,但是随着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开展,我相信在未来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东西部将不断促进资源的共享与共建,缩小差距,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乡村振兴未来。
(曹静 梁文慧(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