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翔公使:中国供应链和中国市场为欧洲企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020年11月26日,驻欧盟使团经济商务处夏翔公使在欧盟观察(euobserver)网站发表署名文章《中国供应链和中国市场为欧洲企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夏翔公使:中国供应链和中国市场为欧洲企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11-28 09: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0年11月26日,驻欧盟使团经济商务处夏翔公使在欧盟观察(euobserver)网站发表署名文章《中国供应链和中国市场为欧洲企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全文如下:

微信图片_20201127081402_副本.png

由于新冠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一些欧洲企业无法获得急需的中国原材料供应。为此,部分欧洲人士提出,应将医药等关键产业的供应链、产业链迁回本土或邻近地区,以减轻对中国供应链和市场的依赖。对此,我有几点看法:

第一,当今全球产业布局的形成,是客观经济规律的集中体现,中欧产业格局现状更多是资本基于市场法则实现全球资源最佳配置的结果。中国拥有数量众多、素质较高的人才资源,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以及需求旺盛的庞大市场。同时,中国政府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营商环境日益改善。以上因素是吸引欧洲企业不断扩大对华投资、加快在华产业链布局的重要原因。无视市场规律,贸然试图将产业链从中国迁回,将大大提高欧洲产品的生产成本,削弱欧洲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最终受损的是欧洲自身。近期的贸易和投资数据表明,欧洲的企业家是冷静和理性的。法国汽车零部件巨头法雷奥集团(Valeo)总裁Jacques Aschenbroich曾表示,如果贸然将汽车有关产业链迁出中国回到欧洲,下游组装厂恐不愿承担更高价格。他还表示,全球汽车供应链已有相当韧性,远非想象般那样脆弱。

第二,如果要论依赖,中国在诸多产业对欧盟供应链也颇为“依赖”。在此我愿换一个字,变“依赖”为“依存”。中欧之间实质上是“正向依存”,双方产业利益相互交织、高度融合。例如,中国用于抗击新冠疫情的呼吸机等关键设备的核心零部件,有很大比例都是进口自欧洲。欧洲是否及时供应此类零部件,直接决定了中国能否及时和足量生产这些用于拯救生命的设备。另外,根据欧盟统计局资料,2019年在车辆和零部件、以及航空器和配件两个领域,中国从欧盟进口产品的总额均占中国同类产品全球进口总额的一半以上。中欧之间的这种“正向依存”,实际上是目前全球化大背景下中欧各自最佳利益的集中反映。单纯强调欧盟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而忽视中欧之间的“正向依存”,应该说既不符合事实,也违背中欧双方利益。

第三,中国产业链和中国市场给欧洲企业创造了巨大效益和新的增长点。例如,德国口罩生产企业正是依靠中国的设备和原材料,大幅提升了口罩产能,降低了生产成本,为欧洲抗击新冠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样,欧洲核心产业汽车业则从中国市场获取了巨额利润和新的增长空间。据统计,中国市场目前占到了宝马集团2019新车销量的28.6%,连续8年成为宝马集团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在宝马近50亿欧元的净利润中,中国贡献了近三分之一;大众集团2019年在华新车销量占到其全球累计销量的38.59%,从中国合资企业获得的营业利润为44亿欧元,占到了其全球营业利润的四分之一。在今年欧洲汽车业因新冠疫情冲击而深度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国市场更是成为其唯一的增长点。由此可见,试图使欧洲企业脱离中国产业链和中国市场实为不智之举。

【责任编辑:曹原青】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