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围绕数字中国建设,大力扩展数字经济赋能的边界和深度,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AI等前沿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培育一批综合性强、带动面广的教育应用场景,进一步推进我国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应有之义。2020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就进一步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应用做出专项部署。在我国数字化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全国多地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完善“三个课堂”建用机制,全面推进“三个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
提升“三个课堂”应用环境
刚刚召开的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20年)》中提到,“十三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取得诸多重要成就,网络扶智持续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截至2020年底,我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从2016年底的79.37%上升到2020年底的100%,98.35%的中小学已拥有多媒体教室。弥补网络接入短板、提升网络接入带宽、建设智慧校园环境,为构建“三个课堂”应用机制提供了基础环境。
近年来,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加大投入,以提升信息化环境为重点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全区所有中小学配备互动录播教室,建成千兆进校、百兆入班的城域网,构建了基于“三个课堂”的全连接智慧教学平台,为常态化按需应用“三个课堂”夯实信息基础。
吉林省吉林市努力补齐硬件短板,改造农村学校校园网络450个班,增补农村学校班级多媒体133套,为优质学校及村小安装682套主讲和接收的互动教学设备。目前,已实现农村小规模和薄弱学校网络全覆盖,多媒体全覆盖,农村中小学班级互动教学设备覆盖68%,2021年将实现100%全覆盖。
山东省济宁市开展中小学“智慧校园”创建,围绕“三全两高一大”工作目标,借助济宁智慧城市建设,拉开了全市智慧教育建设的大幕。实施了智慧校园建设“321”工程,出台了《济宁市中小学“智慧校园”评估办法(试行)》,创建了36个“智慧校园”、180个智慧课堂,全市信息化基础水平显著提升。
深化应用“三个课堂”
建设“三个课堂”不是最终目的,创新应用“三个课堂”、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才是最终目标。吉林省吉林市在深化应用“三个课堂”的实践中提供了好思路、好样本。
依托吉林省吉林市互联网学校,吉林市深化应用“三个课堂”,以互联网学校为“主讲阵地”开设城乡同步专递课堂,采用视频直播互动教学,让农村村小和城镇学生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接受辅导;互联网学校名师开发教学课例及微课向农村学校开放,农村教师与名师一起云教研、共成长,以名师课堂形式建设全域网络研修共同体;在吉林省吉林市互联网学校平台上,79所优质学校课程资源共同构建了名校网络课堂体系,学生们可随时随地看直播、看回放,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共享。
一体化推进“三个课堂”发展
“三个课堂”的应用形态,决定了其是一项跨区域、多级联动的建设工程。在各地大力建设、积极推广“三个课堂”的背景下,建标准、树标杆是新一轮工作的重点。近日,吉林省吉林市教育信息中心、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教体局、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教育局与教育央企国新文化签署战略合作,合作打造“三个课堂”示范点。以此次合作为契机,福建漳州台商投资区将紧密联系吉林省吉林市、山东省济宁市等地区,共同构建起资源共享、应用互联的智慧教学生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教学精细化管理,推动“三个课堂”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此次合作,是打造共享、共建“三个课堂”模式的有益探索,是一体化推进区域“三个课堂”发展、提高使用效率的创新举措,将为全国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