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拥抱新载体:《2021非遗电商发展报告》发布

9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实验室、中国旅游报联合阿里巴巴发布了《2021非遗电商发展报告》。报告显示,过去一年,14个非遗产业带在淘宝天猫年成交过亿,近一半位于县域及以下地区;年成交超百万的店铺中,西部省份增速连续两年超过其他地区;还有超过67%的受访淘宝非遗店主在店铺经营中找到了手艺传承人。

非遗传承拥抱新载体:《2021非遗电商发展报告》发布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9-27 10:3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一片玉米叶编出时尚单品,一团陶土捏出石湾版手办。非遗不再是“活在博物馆里的古董”,乡村不再是“回不去的故乡”。

9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实验室、中国旅游报联合阿里巴巴发布了《2021非遗电商发展报告》。报告显示,过去一年,14个非遗产业带在淘宝天猫年成交过亿,近一半位于县域及以下地区;年成交超百万的店铺中,西部省份增速连续两年超过其他地区;还有超过67%的受访淘宝非遗店主在店铺经营中找到了手艺传承人。

报告全面阐述了非遗在电商平台的传承发展新模式。从产业角度来看,以淘宝村、镇为代表的产业集群,证明非遗产业开始呈现规模效应;从区域样本来看,西部非遗产业增速领跑全国;从农村角度来看,淘宝非遗店铺在乡村地区提供了就业岗位,让年轻人回得去、留得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实验室首席专家刘志明教授认为,走进衣食住行里的非遗才能更好地传承。促进非遗消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是非遗保护传承最有效的途径。

业态创新,非遗传承拥抱新载体

非遗,在历史中传下来,因市场而活下来。电商,让许多非遗不再身处被遗忘的角落。

报告认为,“非遗+电商”模式直接拉近了非遗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带来了更大的经济价值空间,进一步激发非遗传承积极性。

创新是最好的传承。和两年前相比,开通淘宝直播的非遗店铺数量增长了115%;过去一年里,淘宝非遗直播场次达380万场,8成成交来自商家自播。通过直播,更多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非遗传承也有了新的载体。

传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报告》显示,淘宝天猫平台上非遗消费者数量、人均消费支出连续三年增长。购买非遗商品成为了年轻人的潮流。超过67%的非遗淘宝店主在店铺经营中找到了传承人;72%的受访手艺人表示,淘宝是他们主要的销售渠道。

使用了阳都草编制作技艺的草编包,正通过淘宝畅销海内外。3年前,淘宝店“VINE维内”主理人兼设计师孟祥君回到老家山东沂南创业,带着一群会非遗草编的奶奶们,打造原创草编包品牌。迄今为止,他的团队在沂南县和周边县市设立了5个工作站、70多个加工点,累计带动2000余个会草编的留守妇女就业。

孟祥君说:“传承非遗是国家文化自信的体现,但非遗技艺需要真正融入当代生活中,才能让更多年轻人关注、热爱、保护和传承。”

在淘宝上,非遗传承开始呈现年轻化和高学历的特征。据悉,在接受问卷调研的淘宝手艺人中,接近40%是像孟祥君一样的90后;65%是本科及以上学历。

量质齐升,西部非遗产业增速领跑全国

除了传承,电商平台打通了中国经济的各个毛细血管,其普惠性在西部非遗产业发展上充分彰显。

《报告》显示,和两年前相比,淘宝天猫平台上,西部非遗店铺数量增幅在全国前十中占据六席,其中甘肃增幅达145%,位列全国第一。今年,西部商家的非遗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30%,增速显著领先于中东部。

反映在质量上,年成交超百万的西部非遗店铺增速连续两年超过其他地区;和两年前相比,在淘宝非遗皇冠店数量增幅方面,甘肃和青海是全国唯二超过100%的省份。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显示,西部省份实现了多个“零的突破”:过去一年里,新疆、甘肃出现了千万销售额的淘宝天猫非遗店;宁夏的非遗皇冠店铺数量更是实现了从0到4的突破。

云南曲靖的李品中8年拓3000条鲤鱼,他做的鱼拓画挂进了海内外很多粉丝的客厅里;四川成都的王晓璐用比头发丝还细的银花丝记录马龙夺冠时刻,她说,有买卖,非遗技艺就不会失传;最后一位乌壶传承人陈团员在淘宝寻找徒弟,夏天剩茶不馊的茶壶走出了江汉平原,粉丝感谢他带来了小时候的味道……

电商让非遗能穿在身上、握在手中,把“文化遗产”变成了浸润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资源”。

游子归乡,非遗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当前,脱贫攻坚赢得了全面胜利,进入了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

公开数据显示,73%以上的非遗项目保存在传统乡村。点亮非遗产业已经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小手艺带来大产业,14个非遗产业带在淘宝天猫上年成交过亿,其中有6个位于县域及以下地区。德化瓷是目前规模最大的非遗产业带,占据全国八成的茶具销售市场,拥有3个淘宝镇、13个淘宝村。产业带和淘宝村、镇的发育,成为了非遗发展的星星之火。

《报告》称,超过一半的受访非遗手艺人淘宝开店之后增加了雇工人数,一半以上的淘宝非遗店主有计划新招员工。

甘肃庆阳人刘兰芳是庆阳香包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带着4000多名来自周边贫困地区的绣娘们创新品、开淘宝。她把传统的香包挂件设计成拖鞋、抱枕、丝巾、包包等日用商品,累计带动了2万名庆阳妇女学习刺绣、就业增收。

为进一步传承香包技艺和文化,刘兰芳的大女儿张煜瑶多年来专攻绣制,小儿子张煜琛毕业后回到老家经营淘宝店。

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到故乡、留在故乡,为当地发展注入新活力,让西部、让乡村更加开放和年轻。带着新思路、新想法的他们正在摸索出一条以非遗传承保护,促进乡村振兴的好路子,让非遗在产业融合中焕发持久生命力。

【责任编辑:涂恬】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