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全球化,联想集团让更多中国标准“走出去”

来源: 东方网
2021-12-16 17: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第二批消费品标准化试点项目的通知》(国标委发〔2021〕35号),正式公布第二批消费品标准化试点项目名单。其中,联想集团是ICT行业中唯 一入选的一家企业。这不仅体现了联想产品的高标准和高质量得到了国家 级认可,也进一步凸显了联想集团在业界标准化建设的领先地位。

图 1 联想集团入选第二批国 家级消费品标准化试点项目

标准,决定质量。当下,加强各领域标准化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成潮流。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谁把握住了标准,谁便往往掌握了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的主动权。科技行业的标准化体系,能够为更多创新技术产品实现市场价值搭建桥梁,同时也是提高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力一大体现。今年十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并且将“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的互动发展”置于五大任务之首。《纲要》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以科技创新提升标准水平以及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机制。这其中,便少不了以联想为首的科技企业的参与。

图 2 联想集团内部标准化工作组织与分工

对企业自身而言,标准更是其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一家科技企业,联想集团对内十分重视企业标准与合规管理工作。在企业内部,联想贯彻ISO9000、ISO14000体系,建立领先业界的客户体验标准,还设立了全球标准和认证部门,建立完善的产品性能测试标准体系,覆盖软件、硬件、可靠性及外观等各个方面,并且制订详尽的全生命周期测试验证方法,贯穿设计、 开发、验证、生产、服务的全生命周期。

  图 3 联想集团参与的国际以及国内标准组织情况

对外,联想集团则是ICT行业中,国标和全球标准与合规的引领者。据官方数据统计,联想目前已参加了包括IEC、ISO、IEEE等在内的42个知名国际标准组织,包括SAC/TC28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588 全国电子产品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CSA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等在内的68个国内组织,并且获得了包括Bluetooth、FIDO等在内的多家国外标准组织的创始者或领导者地位。近年来,联想中国员工主导或者参与制定的国内标准超过200项,国家标准120项,行业标准53项,团体标准46项。

以科技创新赋能行业标准化,联想集团还是很多ICT行业标准组织的发起者或者领导者,并广泛参与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制造、环境、可靠性、可穿戴设备、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标准研制和验证工作。

在电子领域,得益于PC龙头企业的技术沉淀,联想集团树立了多个领先标准标杆。例如,联想牵头制定了台式微型计算机、便携式微型计算机等计算机通用规范的国家标准;深度参与了国内首个《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SMM)标准,并且未来还将携手100+信息技术服务战略生态合作伙伴,全面推动CSMM标准;携手中关村标准化协会并联合10家企业发布首个折叠屏标准——《微型计算机用折叠显示屏技术规范》等等。

为了进一步完善绿色发展的标准化保障,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加速节能标准的迭代升级亦成为迫在眉睫。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联想集团建立了行业领先的绿色智造管理体系,并且主导/参与国内外环境类相关标准300余项,其中包括IEC TC111标准,SAC TC297标准(SC1/SC2/SC4),CEL 能效标准,绿色设计产品团体/行业标准等等。其中,联想集团申请的两款便携式微型计算机,三款平板电脑,两款显示器以及一款扩展坞还入选了工信部近日公布的2021年度绿色设计产品公示名单。

推动标准的国际化水平,让更多中国标准“走出去”,是实现技术、产品和服务输出的最有效方式。作为国 家级标准技术专家代表,联想持续多年参与IEC、ISO、IEEE等国际标准的制订。至2018年底,联想内部仅中国技术人员就累计参加国际标准制修订会议300多人次,并且多次作为中国派出的唯 一企业代表参加国际标准工作会议,推动中国标准的国际化发展,提升其国际竞争力水平。

但“走出去”光靠独木舟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企业们的“协同出海”。因此,联想集团还曾牵头成立“闪联”组织,立志于成为新一代网络信息设备的交换技术和接口规范,以保障数字设备之间信息的无缝共享和互相协作,截至2019年6月,闪联已有13项标准成为国际标准与国家标准。

即便专利数量超两万,联想也从未停下科技研发的脚步。今年二季度财报会上,联想还表示将在未来三年内以“人才翻番、研发投入翻番”,继续加大对边缘计算、高性能计算机、云网融合等技术的研发。未来联想还将继续将科技成果沉淀为标准,以科技创新推动关键领域的标准化水平。同时,联想还会利用自身的全球化经验,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让更多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