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财经】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快推出,极大增强了市场信心,改善了预期,增强了市场活力。

【C财经】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10-21 11:43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10-21 11:4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49746亿元,同比增长4.8%。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政策效应不断显现,主要经济指标近期出现积极变化。生产需求平稳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扎实有力,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9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释放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积极信号。近日,国家多个部委相继就一揽子增量政策进行系统落实,在有效落实存量政策的同时,围绕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振资本市场等方面,打出“组合拳”,打通政策落实中的堵点卡点,扎实推动经济稳定向上、结构不断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快推出,极大增强了市场信心,改善了预期,增强了市场活力。

审时度势出台增量政策 持续提振市场信心

此次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推出,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更加注重支持实体经济和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更加注重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财政部围绕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将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发行特别国债,叠加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

市场监管总局提出,引导平台企业用流量帮助平台内商户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交易量;推动将质量信誉作为企业的融资依据;对个体工商户实施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加快制修订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重点标准的进程。

为推动市场止跌回稳,多部门打出“组合拳”,因城施策取消限购、取消限售、取消限价、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降低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降低存量贷款利率,降低“卖旧买新”换购住房的税费负担。同时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并于年底前,将“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

一揽子增量政策的谋划制定,锚定全年目标任务,聚焦经营主体和社会关切,采取针对性更强的措施,统筹财政、金融、消费、投资、房地产、股市、就业、民生等各领域政策,强化政策合力,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下大力气推动政策落实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为发挥好财政逆周期调节作用,推动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了4000亿元,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将更多资金用于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确保重点支出力度不减。目前,增发国债正在加快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也在陆续下达使用。今年后三个月,待发额度加上已发未用的资金,各地共有2.3万亿元专项债券资金可安排使用。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能够有效拉动投资、促进消费,为企业提供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今年以来已有74项标准制修订完成。

个体工商户在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市场监管总局将个体工商户分为生存、成长、发展三个类型和名、特、优、新四个类别,将在今年年底前建成全国统一的分型分类“个体工商户名录库”。此外,还将有税收、社保、就业、融资等领域的针对性政策出台,推动地方政府在场地、成本、培训、招工等方面对个体工商户实施精准帮扶。

10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会议指出,金融机构要迅速行动,用好用足各项增量金融政策,逐项抓好政策落地见效。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加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加强利率政策的执行和传导,扎实组织做好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批量调整工作。实施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新工具,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相关政策发布以来,政策效应已经开始显现。从9月份的主要指标数据来看,经济运行出现积极的变化。从生产来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月份同比增长5.4%,比8月份回升0.9个百分点,这是在工业增速下滑4个月以后的首次止跌回升。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5.1%,比8月份提升0.5个百分点。从需求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月份增长3.2%,比8月份提升1.1个百分点。1-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跟1-8月份持平,增速连续多个月下滑以后首次止跌回稳。

此外, 9月底以来的房地产市场一手房的看房量、到访量、签约量明显增加,二手房的交易量持续上升,市场出现了积极变化。

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实施,同时与已经出台的存量政策协同发力,将持续提振市场信心、改善社会预期,有力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回升向好。

(编辑:刁云娇 李海鹏)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