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急于抑制通胀 美联储激进加息之举危及全球经济

美国为抑制通胀而采取的激进之举,将会在全球范围内引发难以预料的重大影响,尤其是给南南国家经济带来长期负面影响,这样的形势下,美国经济也将无法独善其身,必将受到牵连。

美国学者:急于抑制通胀 美联储激进加息之举危及全球经济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5-06 15: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5月6日电 近日,美国《纽约时报》网站刊发了一篇由美国乔治城大学经济历史学家杰米·马丁博士撰写的文章。文章称,为应对数十年来最高的通胀,美联储已开始启动加息,但在此过程中引发经济衰退的风险正在逐渐增加。马丁警告称,美国为抑制通胀而采取的激进之举,将会在全球范围内引发难以预料的重大影响,尤其是给南南国家经济带来长期负面影响,这样的形势下,美国经济也将无法独善其身,必将受到牵连。

马丁写道,历史已经很好地证明了美联储的政策可以给全球带来多大的破坏性影响,以20世纪80年代为例,在经历了数年的物价飞涨后,1979年,时任美国总统卡特任命保罗·沃尔克为美联储主席。沃尔克随后开始启动大规模加息,将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即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一口气提到至20%左右。到1982年底,美国国内失业率已经升至10.8%,但通胀有所放缓,沃尔克也由此“封神”,被视作一位极具远见、敢于做出艰难决策的领导人,在当前要求美联储采取激进措施应对通胀的呼吁中,这个名字也因此被反复提及。

但在当时,沃尔克此举的影响蔓延至了他国。伴随着美联储启动加息,一些国家的外债开始面临偿付困难,以1982年墨西哥宣布债务违约开始,数年内债务危机席卷拉丁美洲国家,并继续不断蔓延。众多拉丁美洲国家GDP崩溃,失业率高企,贫困率急剧上升,随后缓慢而乏力的复苏时期,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就连沃尔克的支持者们也承认,沃尔克的决策给拉丁美洲地区带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灾难”,其后果甚至超过大萧条时期。对于深陷债务的非洲国家,影响也是同样,但当时的美国决策者们并没有考虑过自己决策的全球性影响,即便是沃尔克本人后来也坦言,“非洲不在我的关注范围内”。

马丁在文章中称,和当前的情景更类似的例子发生在20世纪早期。1920年,美联储与其他几大国家央行先后启动加息,此后全球性经济开始陷入衰退。在这之前的两年,一战刚刚结束,全球经济遭遇严重通胀,许多导致通胀的原因与今天类似:全球供应链中断、航运短缺、货币政策宽松,来自俄罗斯的供应消失令小麦价格暴涨,从西非的加纳到南美的阿根廷,食物、能源、衣物的价格都变得“高不可攀”,而与此同时,一场全球性的流感疫情导致了数百万人丧生。由于工资涨幅难以跟上生活成本的涨幅,全球范围内的暴力冲突不断。

虽然造成通胀的直接原因是战争,但战争结束后通胀压力并没有消失,20年代美联储与其他几大国家央行开始大幅加息,由此遏制住了通胀,但结果却是引发了全球经济的衰退。相比英美而言,这场危机对更为贫困的非工业化经济体影响更为深远。从当时被欧洲殖民的地区到拉丁美洲,危机四处蔓延。1920-21年发生的危机,对这些地区经济的长期影响,堪比大萧条与80年代时期。

那么,当下美联储为抑制通胀而采取的行动又会带来什么影响?马丁表示,值得借鉴、引起警惕的,并非只有那些久远的历史。2013年,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仅仅只是暗示货币紧缩时刻即将到来,就已经让不少新兴经济体陷入了混乱。如今,美联储制造新一轮全球危机的条件已经成熟,而新兴经济体的债务水平极高,尤其值得关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预计,大约有60%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将要或已经临近债务危机,最近已经陷入债务违约的斯里兰卡,或许就是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马丁表示,美国收紧货币的举动,将逼迫其他国家提高利率以抑制资本外逃、维护货币稳定,但这也会导致这些国家的经济收缩,妨碍经济从疫情中复苏,并有可能影响这些国家经济的长期增长。

他在文章中呼吁称,当前迫切需要考虑使用其他的方法来应对通胀,相比挥舞加息“大棒”、激进地收缩,美国政府完全可以采取其他更精准的方法来抑制物价上涨。例如,对面临极大通胀压力的行业,如医疗保健、房地产领域进行干预。从长期而言,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也可以防止经济陷入当前的困境。

“毫无疑问,当下我们遭遇的通胀是真实而痛苦的,”马丁在文末写道,“但我们更需要留意的是,不能让美国应对通胀的方法如过去一样,再次给世界大部分地区带来‘失去的十年’。”

(编辑:涂恬 曹原青 李海鹏)

【责任编辑:涂恬】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