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滩上的光伏产业(新时代画卷)

光伏产业带动“牧光互补”,昔日塔拉荒滩变成今天绿草茵茵的新牧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绵延数百平方公里的塔拉滩生态光伏发电园区里,深蓝色的“光伏海洋”蔚为壮观,光伏板下牧草茂盛,绿意盎然。

戈壁滩上的光伏产业(新时代画卷)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2-08-02 10:2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光伏产业园建设初期,戈壁滩一片荒芜。

  如今,光伏板下,绿草如茵。

  光伏产业带动“牧光互补”,昔日塔拉荒滩变成今天绿草茵茵的新牧场。

  光伏产业园区内,工人在清洗光伏板。

  青海装机容量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龙羊峡水电站。

  牧民索南卓玛在光伏产业园区放牧。

  西电东送青豫直流特高压线路。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绵延数百平方公里的塔拉滩生态光伏发电园区里,深蓝色的“光伏海洋”蔚为壮观,光伏板下牧草茂盛,绿意盎然。

落日余晖中,牧民索南卓玛骑着一辆摩托车,沿着归家的方向,缓缓跟在羊群后面。“自从装了光伏板,生态治理同步发力,一些戈壁滩变成了绿地,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对眼前土地发生的变化,生于斯长于斯的索南卓玛深有感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海南州探索出了光伏治沙新模式,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呈现“双下降”趋势。“光伏+生态治理+生态牧业”的建设模式,发挥出生态修复功能,助力草场牧场恢复,实现了板上发电、板下放羊,进一步带动了当地牧民增收。

青海有充足的太阳能光照资源、丰富的荒漠化土地资源。近年来,青海省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不断壮大光伏产业。其中,海南州地处高海拔地区,光照时间长、辐射强,年平均日照时间2719小时,拥有大面积戈壁荒滩,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如今,光伏产业在这里茁壮成长。

海南州充分利用大面积荒漠化土地和太阳能资源优势,集中连片实施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推进新能源发电项目落地,并探索建设多能互补模式。

一根根高压线路,将光电从光伏园区输出,直连50多公里外的龙羊峡水电站,组成了青海装机容量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

截至目前,海南州已建成和在建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2794万千瓦,其中光伏装机容量1573万千瓦。通过专为清洁能源外送建设的特高压通道——西电东送青豫直流特高压,当地的绿色电力输送至河南,流向企业、工厂和千家万户。

“十四五”期间,海南州以国家建设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为契机,在州内共和、同德、贵南、兴海等戈壁地区建设光伏发电基地,计划建设4213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当地以打造清洁能源高地为突破口,正向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迈进。

(本报记者 韩春瑶)

(韩春瑶)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