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用电增速明显回升 经济恢复态势向好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4.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7%,比5月份增速提高6个百分点。用电数据显示,二季度中国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发展态势。

我国用电增速明显回升 经济恢复态势向好

来源: 新华网
2022-08-03 09:0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北京8月2日电 题:我国用电增速明显回升 经济恢复态势向好

新华社记者戴小河

时至年中,大江南北一片繁忙景象:工厂车间热火朝天,田间地头抢抓农时,复商复市稳步推进……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4.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7%,比5月份增速提高6个百分点。用电数据显示,二季度中国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发展态势。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何洋表示,近期受我国经济增长和气温偏高影响,电力消费和电力负荷较快增长,全国用电负荷屡创新高。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所长郑海峰表示,电力消费增速回升明显,有高温天气的影响,更得益于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实现企稳回升。

  装备制造业引领工业用电增速回升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6月份,第二产业用电量49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8%。

在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内,6月份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8%,结束连续两个月负增长态势,增速较5月份提高5.8个百分点,高于工业整体水平2.8个百分点,是引领工业用电增速回升的主要动力。

其中,汽车制造业6月份用电量同比增长6.8%,增速环比5月份大幅上升17.4个百分点,行业加快复工复产,产业链供应链修复态势显著。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3.7%、11.2%,延续年初以来的良好增长态势。分行业看,制造业31个行业中,有23个行业6月份增速比5月份有所回升。

前期受疫情冲击比较大的地区,6月份制造业用电量增速比5月份有较明显回升,如江苏、上海、吉林增速分别回升8.4、14.1、19.4个百分点。

郑海峰表示,这些数据反映出我国制造业从点到面正在积极复工复产。

服务业用电年内首现两位数增长

进入6月,国内疫情防控总体形势趋稳向好,复商复市稳步推进,各项助企纾困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服务业景气重返扩张区间。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6月份,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0.1%,增速比5月回升14.5个百分点。

在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内,生活性服务业用电量增速强势反弹。6月,国家电网经营区域生活性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大幅增长14.5%,增速环比5月份提高16.4个百分点,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下消费回暖态势逐步显现。

生产性服务业企稳向好态势显现。6月份生产性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0.7%,增速环比5月份提高9.1个百分点。从用电量数据来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增16.5%、金融业同比增11.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增9.4%。

“6月以来,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好转,订单量快速反弹,同城配送业务有序推进,加之个人服务、非餐场景等领域业务较快增长,公司实现稳健经营,核心业务指标持续向好。”杭州顺丰同城董秘刘佳说。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郝英杰表示,当前我国进入季节性用电用煤高峰期,近日河北、河南、江苏、山东等多省电网电力负荷创下历史新高,尤其进入7月,最高调度负荷和调度发电量均已创历史新高。

下半年用电量增速预计将继续回升

“当前疫情反弹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积极推进,我国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态势。”郝英杰表示,预计下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左右,增速比上半年明显回升。

郝英杰说,随着国家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效果的显现,尤其是加大基建投资力度将拉动钢铁、建材等高载能行业回升,并叠加2021年前高后低的基数效应,以及今年夏季我国中东部大部气温偏高,预计2022年全年的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处于年初预测的5%至6%预测区间的下部。

在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期间,预计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迎峰度夏期间,华东、华中、南方区域部分省份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华北、东北、西北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迎峰度冬期间,华东、华中、南方、西北区域部分省份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华北、东北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何洋表示,目前全国电煤库存充足,达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电力保供基础进一步夯实。同时,国家能源局多措并举保障电煤供应,包括压实煤炭增产保供责任,明确煤炭生产任务;将去冬今春煤炭保供政策统一延续到2023年3月,充分释放先进产能;对产煤省区产量和运行情况做到每日调度;加强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保障电煤正常供应。

 

(戴小河)

【责任编辑:涂恬】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