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评:战极端天气,保粮食生产

必须高度重视,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系统施策,确保粮食生产战胜极端天气灾害不利影响,既实现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又为今后粮食生产丰收打牢根基赢得主动。

中国日报网评:战极端天气,保粮食生产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8-03 13:35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8-03 13: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食生产事关民生、事关全局。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我国粮食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在极端天气下保障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必须高度重视,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系统施策,确保粮食生产战胜极端天气灾害不利影响,既实现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又为今后粮食生产丰收打牢根基赢得主动。

要加强气象预警和极端天气灾害防治联动,打好打赢粮食生产防灾减灾“主动战”。各级气象部门要下好先手棋,加强对极端天气的监测和预测,提前发布预警信息,提高极端天气预报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下足绣花功夫,加强与气象、应急管理等有关部门的协同联动,细化实化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粮食品种的防灾减灾预案,及时把防灾减灾、应急生产物资下拨到位,引导农户未雨绸缪、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只有各有关部门和种粮农民等粮食生产主体密切高效联动起来,才能牢牢把握防灾减灾主动权,积极打好防灾减灾主动仗,进而真正把应对极端天气的防灾减灾工作措施贯穿粮食生产的全过程,确保粮食不颗粒归仓就丝毫不懈怠不松劲儿。

要发挥制度优势和强大社会动员能力,打好打赢粮食生产防灾减灾“全面战”。集中力量办大事、广泛深入的社会动员力是我们一贯的制度优势,从历史经验来看,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广泛深入的社会动员能力在防灾减灾救灾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而粮食生产、粮食丰收不仅关系到种粮农民的利益,也事关全社会的广大人民群众能不能吃饱饭、吃好饭、吃安心饭。在发生极端天气的过程中,应当把分散的、有限的个体防灾减灾力量和资源集中整合起来,做到有力有序有效地防灾减灾救灾、打好打赢粮食生产防灾减灾的“全面仗”,力争实现粮食灾损最小化、粮食安全效益最大化。要积极发挥政策性银行、政策性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在粮食生产防灾减灾中的职能作用,鼓励支持政策性银行为加强耕地保护、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提高粮食生产防灾减灾基础能力、完善农业农村防灾减灾基础设施体系等提供系统化的金融服务。极端天气灾害发生后,对于因灾受损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尝试探索由企业进行集中收储加工和集中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一方面,可以帮助农民通过出售残次农产品获得部分生产成本补偿,以避免残次农产品没有市场销路、农业保险赔付低于农民实际灾损水平而影响农民利益和种粮生产积极性,更好帮助农民恢复粮食生产。另一方面,由企业对残次农产品进行集中收集和资源化利用,可以提高残次农产品的资源化利用效率,促进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减少这部分资源无效浪费或低效利用,帮助各种品质的农产品实现应有的市场价值并形成资源充分利用的良性循环。

要聚焦防灾减灾细化工作举措拧紧责任链条,打好打赢今年秋粮生产丰收“攻坚战”。前几天,台风“杜苏芮”给华东、黄淮、华北等地带来长时间降雨、累积雨量大,局部发生农田渍涝和作物倒伏,设施大棚和农田受损。预计后期农业气象条件不容乐观,极端天气不确定性大,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防灾减灾仍面临极大困难挑战。在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在“七下八上”极端天气和气象灾害多发的秋粮生产关键窗口时期,防灾减灾救灾是当下粮食生产不可忽略的突出重要环节,是影响粮食安全不可低估的突出重要变量,要充分认识当前农业防汛抗洪救灾的严峻形势,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采取超常超强的措施,落实落细农业防汛救灾和灾后生产恢复措施,努力减少因灾损失,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坚持把秋粮生产防灾减灾作为当前三农工作中的压倒性任务,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持续强化深化细化下沉一线包片指导服务,抓实抓细抓紧农业防灾减灾,把粮食生产防灾减灾的工作举措落实到农户、落实到田间地头。要积极探索把粮食生产包片指导、帮扶防灾减灾的责任纳入到粮食安全责任制,逐级落实到人,落实细化到地块。要进一步压实责任,加强应急值守,加密灾害会商研判,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加强精准精细指导,抓好灾后生产恢复,及时抢排田间积水,抓紧修复水毁农田设施,支持受灾地区尽快恢复生产,落实“一喷多促”、改种补种等措施,做好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全力以赴抗灾夺取秋粮丰收。

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重大战略,打好打赢粮食生产丰收“持久战”。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加强耕地保护、提高耕地质量、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强化耕地抗旱排涝防灾减灾能力等都依赖于农业科技进步。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综合采取加大科研投入、优化科研布局、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措施,积极推广智慧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等现代农业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持续夯实农业生产的防灾减灾能力基础,切实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抗风险能力,从而赢得我国粮食生产丰收的“持久战”,也为全球粮食生产、粮食安全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作者:毕超,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政策研究室

【责任编辑:涂恬】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