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举办英语与翻译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

中国传媒大学举办英语与翻译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11-27 17:4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1月25日,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在北京举办全媒体智能时代国家级一流英语与翻译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与会高校学者和业界专家围绕英语与翻译本科专业建设与措施、专门用途翻译人才培养、国际传播中的复合型翻译人才队伍建设等话题展开讨论。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谢飞主持本次研讨会并致欢迎辞。英语系主任、翻译专业负责人马建丽与英语系副主任、英语专业负责人郝险峰分别就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翻译与英语专业建设做介绍。

马建丽表示,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迄今已有60余年历史,在国内率先开展“国际传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实践,全方位培养学生用多语种讲好中国故事。郝险峰指出,在当前全媒体智能时代下,要让英语、翻译专业更具传媒特色,“让学生按照个人的发展兴趣来进行选修和学习,目的是要构建‘外语+融媒体+实践’的课程体系”。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黄勤、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翻译系主任汪淳波、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翻译系副主任周薇和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邹德艳分别介绍了各自学校的本科英语、翻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举措与经验,助力各高校互学互鉴、共促并进。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彭萍教授就专门用途翻译人才培养原则与途径进行主旨发言。她指出,翻译是一种语言应用技能,专门用途翻译培养必须把专业领域知识、翻译技能和不同文体的翻译策略有机结合。人才培养需要学校层面的宏观设计,不同学校应在课程设置中突出本校特色。

中国日报社中国观察智库主任宋平围绕国际传播中的复合型翻译人才队伍建设议题,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指出讲好中国故事、建立中国叙事体系的重要性。她表示,要根据不同行业需求储备翻译人才,加强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深刻洞察当前的国际关系与世界形势,理性看待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中国日报社中国观察智库主任编辑张钊就新闻编译人才培养核心素养研究进行分享。他表示,新闻编译人才应具备翻译与编辑的双重素质,在夯实语言功底的同时,还要学习行业知识,掌握编辑、检索,以及使用新技术工具的技能。

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贺小飞、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麻争旗、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党委书记李烨辉依次做总结发言。李烨辉表示,全媒体智能时代英语与翻译人才建设应围绕三个关键词“继承、发扬和创新”,紧跟国家发展需求,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党和国家培养卓越高端的英语和翻译人才而努力。

记者辛欣 实习生金奕伶 范子琪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涂恬】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