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插上“智造”双翼 匠心老字号打造中国“心”

6月18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媒体采访团来到位于辽宁丹东的孔雀表业,这是一家有着67年历史的老表厂,也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三大手表生产基地之一。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插上“智造”双翼 匠心老字号打造中国“心”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6-20 11:0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20 11: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6月20日电(记者 徐子茗 吴勇)手表是最精密微小的机械装置,“手表的机芯也是手表的‘心脏’,它跟汽车的发动机一样。”孔雀表业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杨威在接受中国日报网采访时说。

6月18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媒体采访团来到位于辽宁丹东的孔雀表业,这是一家有着67年历史的老表厂,也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三大手表生产基地之一。1957年,7位技术工人在这里造出了第一块“前进牌”手表,标志着孔雀表业的起点。60多年来,孔雀表业制造了超过4000万只表芯,也见证了新中国表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7位设计师、历时4个月、188张设计图纸、6000多个工时……走进孔雀表业,一台放大10倍的双陀飞轮机芯模吸引了采访团的目光。

机芯虽小,但制造难度极大,要求也甚是苛刻,一只方寸大小的手表内部由上百个零件组成。杨威告诉记者,这种双陀飞轮机芯零部件种类有124种,零部件数量有258个。

据介绍,过去,中国设计的传统双陀飞轮是6点位和9点位,而目前,国际最高水平是双陀飞轮位于5点位和7点位,多年来,这种技术一直掌握在瑞士知名表商罗杰杜彼的手中,经过多年研发,中国企业打破垄断,成功制造出代表着机械表制造工艺的最高级别的双陀飞轮机芯。填补了我国机械表机芯制造业在高端精密制造领域的空白。

“目前全球只有两个企业能自主研发,一个是我们,一个是瑞士的罗杰杜彼。”杨威说。

此外,孔雀表业还凭借全流程自主研发,成功研制出了我国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计时码表机芯,“这款机芯有288个零件,它的每一个零件的公差,大概只有6个μm(微米)和一丝两丝不等。”

2023年,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涵盖40余个专业化车间、多个数字化智能生产线的“百万只高端机械表机芯智能研发制造平台”全面启动,该平台也是中国北方钟表行业唯一的全产业链项目。

从传统生产到高端智造,如今,孔雀表业的机心业务板块拥有七大系列31个基础机心,300多个花色的机心产品,每年约有100万只手表,从这里走向全球。

孔雀表业是中国手表产业加速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老字号表厂正凭借自主创新,不断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焕发出新的活力。

(编辑:李海鹏)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