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财经】国家能源局:中国新能源产业不存在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

中国的新能源行业是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

【C财经】国家能源局:中国新能源产业不存在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6-21 15:49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21 15: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6月21日电 针对近一段时间一些西方国家炒作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问题,6月20日,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回应称,中国的新能源行业是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个成绩在全世界能源行业都是得到充分肯定的。同时,不论从比较优势还是全球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说,中国新能源产业不存在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电力需求体量巨大、新增装机需求旺盛,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据了解,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5.1亿千瓦,其中中国新增装机突破3亿千瓦,超过全球其他国家总和。

章建华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应该秉持市场经济原则和价值规律来看待产能问题。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态。在任何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都可能发生,而且适度的供大于求有助于整个产业技术进步和产品成本下降,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依靠市场按照价值规律来进行调节。以光伏为例,一方面现在全球光伏行业进入了景气发展周期,企业扩产积极性高。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测算,为了实现巴黎气候协定的目标,203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超过54亿千瓦,是2023年全球累计装机量的近4倍,所以发展的前景是非常看好的。

中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市场化程度高,以光伏为例,中国涉及光伏产业的上市公司超过了100家。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已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章建华表示,中国光伏行业上游是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企业竞争充分,出于对未来市场的乐观预期,企业纷纷选择扩产。另一方面,新技术迭代、旧有产能退出尚需时间。光伏产业的技术进步速度非常快,2023年以来,新技术路线趋于稳定,整个产能设备投资成本大幅下降,企业不断投产先进产能以维持整个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旧有产能仍有较大规模,需要逐步退出市场,新旧产能在技术路线转换期共存也推高了行业总产能。另外,部分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在整个行业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部分企业由于缺乏持续优化工艺、改造升级生产线的能力,也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采取积极措施,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规范整个光伏行业的发展秩序,推动光伏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进能源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推进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新能源产业竞争优势,能源科技现代化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中国新能源发电技术保持世界领先,光伏电池等“新三样”成为中国外贸出口的“新名片”。目前,中国风电领域在机组大型化、漂浮式风电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晶硅光伏技术持续迭代,国际领先优势也在不断巩固提升。

章建华强调,因为国际合作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国际各方在绿色转型中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巨大的合作空间,所以中国也希望与各方一道,坚持公平竞争、开放合作的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共同完善清洁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共享知识和经验,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应有的贡献。

(编辑:刁云娇 李海鹏)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