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箭齐发 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加力稳经济

四箭齐发 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加力稳经济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4-10-14 13:22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024-10-14 13: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加力稳经济,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财政部在加快落实已确定政策的基础上,围绕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将在近期陆续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蓝佛安特别强调,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宣布的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力度很大,将与其他政策形成合力,放大政策效应,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巩固经营主体信心和预期。

“四箭齐发”形成政策合力

据蓝佛安披露,将在近期陆续推出的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包括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叠加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以及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可谓“四箭齐发”。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旭红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体现了政府对于当前经济形势的积极应对和长远规划,释放了政府致力于维护经济平稳运行、增强民生福祉以及促进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信号。

“通过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有助于地方政府腾出更多资源用于促进发展和保障民生;发行特别国债以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则增强了银行体系的稳健性和信贷投放能力,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同时,利用多种财政工具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旨在稳定住房消费,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此外,加大对重点群体如困难群众和学生群体的支持力度,不仅能够直接提高受益群体的生活水平和受教育机会,也有助于提升整体消费能力和社会稳定性。”李旭红说。

大力度支持化债如“及时雨”

谈及“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蓝佛安表示,除每年继续在新增专项债限额中专门安排一定规模的债券用于支持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外,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他说:“这项即将实施的政策,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这无疑是一场政策及时雨,将大大减轻地方化债压力,可以腾出更多的资源发展经济,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巩固基层‘三保’。”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债务置换实现了部分隐性债务显性化,使债务更加公开透明;以利率更低、周期更长的政府债券置换举债成本高、周期短的隐性债务,以时间换空间,因此债务置换的过程也是降低风险的过程,体现了化债的本质是化解风险。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也认为,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有助于缓释短期流动性风险、优化政府债务结构、提振市场情绪,助力“一揽子化债”的推进。

另外,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财政政策也多策齐发,包括: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支持收购存量房,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及时优化完善相关税收政策。其中,财政部副部长廖岷提及,“正在抓紧研究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政策”。

对此,李旭红表示,通过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政策,可以有效简化税收流程,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进而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平衡。这一政策的酝酿出台,不仅体现了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精细化与灵活性,也彰显了通过税收政策调节市场、稳定预期的决心。

更多政策工具正在研究

蓝佛安特别强调,逆周期调节绝不仅仅是以上四方面政策。“这四点是已经进入决策程序的政策,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比如,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他说。

袁海霞表示,预计后续中央政府或通过进一步加大加杠杆力度支持实体经济修复。袁海霞说,与一些发达的海外经济体相比,我国政府部门杠杆率、赤字率均有提升空间,且中央政府债务在政府部门债务中的占比较低,我国政府部门尤其是中央政府仍有较大加杠杆空间。在地方财政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中央财政可通过调升预算赤字、发行特别国债等支持实体经济修复。

“相比发行专项债和特别国债,直接增加财政赤字更为灵活有效,其适用范围更为直接、广泛,既可以用于补足民生支出不足,也可以用于重点项目建设,还可以加大转移支付的针对性,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可以快速地筹集必需的资金,无需跟随项目,直接提高财政政策的灵活机动性;预算更透明、便于监管,可有效防止财政资金错配和挪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