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大城市群发展:《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3》发布

展望大城市群发展:《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3》发布

来源:中国网 2024-12-26 19:5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4年12月1日下午,2024云河东京国际研讨会“中国企业新征程:创新、集聚与出海” 在日本东京歌剧城召开。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室、云河都市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媒体支持。

在郭旭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经济参赞和耿新蕾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致辞后,云河都市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3》。北京连续8年综合排名首位,上海排名第2位,深圳排名第3位。广州、成都、杭州、重庆、南京、天津、苏州,位列综合排名前4-10位。综合排名前11-30位的城市分别是:武汉、厦门、西安、长沙、宁波、青岛、郑州、福州、东莞、无锡、济南、珠海、佛山、合肥、沈阳、昆明、大连、海口、贵阳、温州。

与会嘉宾围绕指标发布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周牧之 云河都市研究院院长、东京经济大学教授

《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23》是自2016年以来,该指标的第8次发布,趁指标专家团队核心人物聚首一堂的机会,围绕大城市群发展做一次梳理和展望。

中国的前十个五年计划,是遏制大城市发展的,到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提出了大城市群发展战略,这是一次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大政策变革。由是,如何评价19个大城市群的发展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此外,针对目前对一、二、三线城市的说法众多,标准混乱,从去年开始,我们根据《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综合排名的偏差值,把城市划分为一线城市、准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将19个城市群所涵盖的223个城市按综合评价偏差值进行箱形图和蜜蜂图叠加分析,一目了然地展示出各城市群城市中各段位城市的分布状况和差异程度。

综合排名的偏差值是经济、环境、社会三项的偏差值总和,为300。偏差值在200以上定义为一线城市,只有北京、上海、深圳、广州4个,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这也说明三大城市群的领军地位。

偏差值175以上到200之间有9个准一线城市分布在长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粤闽浙沿海和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偏差值150到175之间的二线城市有43个,分布较广;偏差值150以下的三线城市有241个,银川、西宁、呼和浩特3个中心城市也在其中。

评价城市群,首先要看它的中心城市数量是多少,段位是多少?长三角的中心城市最多,但只有上海一个一线城市。京津冀也只有北京一个一线城市。珠三角有深圳和广州两个一线城市,但这两个城市在偏差值上都拼不过北京和上海。

其次要看城市群中城市的总体发展水平。箱形图箱框内的水平线表示样本的中位数,箱框的顶部表示上四分位数(75%),箱框的底部表示下四分位数(25%),箱内表示50%样本的分布状况。蜜蜂图是一种绘制单个数据点分布状况的统计图表,叠加箱形图和蜜蜂图可以同时展示每个样本的位置和样本整体的分布状况。从这个分析可以看到三大城市群中,珠三角总体发展最好,长三角次之,京津冀的非中心城市大多发展较差。

杨伟民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周牧之教授和我的确有很多年的合作,2001年他出版了一本《城市化:中国现代化的主旋律》,提出中国要搞大城市群发展战略。后来我俩还合作了一本《第三个三十年》。我们是在1999年提出城市化战略,向当时的最高领导做了汇报,后来叫城镇化。到十一五的时候,我担任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提出了城市群战略。当时一个很重要的想法就是要平衡,领导要发展小城镇,但事实上又要发展大城市,我是在看到牧之的书后,坚定了城市群发展的思想。

我也一直特别关注《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记得过去我讲过这个指标是一个城市的体检报告。现在有些城市和有些部门也在搞所谓的城市体检报告,包括搞城市更新体检报告。但是他们更侧重城市建设方面一些,经济上可能注重得不够。所以我觉得《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确实是验证了经济规律,是非常可信的,是符合规律的。

规划司为什么要搞19个城市群?其中有些是政治平衡的结果,但是现在我觉得还是要回到经济规律上来。因此运用《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来客观评价城市群的发展非常重要。

邱晓华 澳门城市大学教授、国家统计局原局长

从周牧之教授研究开发《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开始,我认为四个特点是非常鲜明的。第一是综合性。三个大项指标,九个中项指标,二十七个小项指标,都是成三倍三倍的增加。这个指标体系包含经济、社会、环境三大项,而且社会大项里面也包括了文化,等于涵盖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是一个具有很强综合性的评价。

第二是数量性。它不完全是个从定性的角度去考量问题,而是侧重定量的角度。878组数据中统计数据占三分之一,互联网数据占三分之一,卫星遥感数据占三分之一。这是在目前几乎所有可能的收集途径获得的数据之上所做的定量评价。它用一套多模态的定量方法把中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段位刻画出来,让人信服认同。

第三是连续性。《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的研究工作已经持续了十几年了。指标评价做一次性调查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但是如果连续跟踪,它的意义就非常巨大。所以我觉得牧之教授做这样一个连续的指标评价很有战略意义,对国家对企业对老百姓认知城市都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国家制定战略、企业制定商业计划,个人选择在哪个城市发展,都能从这个评价里去找答案。因为它给你提供了可以感受的,有温度的数据答案。我认为这是一本城市字典,是了解中国的城市字典。

第四是科学方法。做指标评价要有可比性可得性,还要有可计量性可观测性,这都需要用一套科学方法。牧之教授正是用一套科学的方法来定量的、直观的、连续的评价城市,因此得到的评价结果是可信的、真实的、可靠的。我认为这个工作确实是立了一大功,很值得我们点赞。

李国平 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

非常荣幸可以在现场讨论周牧之教授的《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因为我本人的研究与这个比较接近,其实牧之教授的书我都有一直在参考,以前也通过各种途径查到了关于《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的研究。我觉得这套指标无论从指标体系的设定,还是充分的数据支撑都非常好,得出的评价结果确实与事实非常吻合。

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现在变得越来越大,长三角尽管只有一个一线城市,但它有一批准一线城市支撑。从长三角总体的地形,以及各种各样的条件上来看比珠三角还是相对有利的。长三角体量大,往上的就是长江经济带,再往上还有成渝,都有非常强的潜力。

北京怎么办?北京的综合排名第一问题不大,但是涉及到天津和河北,京津冀协同发展变得非常重要。北京科技创新比较强,如果把北京创新增长这个动力源发挥出来,京津冀也是有希望的。重点是京津冀的产业链和创新链怎么有效地进行链接,目前不像长三角和珠三角链接得那么好。

周其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集中集聚就是大家都要挤到非常拥挤的地方,经济活动对凑到一起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往高处走,就是人往人多的地方走。人往人多的地方走是有很多麻烦的,但它的好处抵消麻烦。何况人多集聚起来的麻烦可以通过城市建设和技术来改进。人多挤在一起可以乱七八糟,也可以井井有条。

《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的基础工作非常好,但最新的发展可能要进入牧之教授下一步研究的视野。现在空中交通成本下降,线上云上的交流还有AI的发展,未来人们是否一定要到市中心来上班吗?现在可以分散在家住,连上网就可以在一起工作。搞不好上海那些办公楼要空置很长时间。疫情期间让人们找到了新的联系方式,新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都会有它相应的空间表达。

最关键的问题是全世界生产力最高、最积极、最活跃的那些人现在到底在怎么活动?在空间上投射出一个什么样的图像?

徐林中 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国家发改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原司长

城市的治理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变量,《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今后可以考虑加入城市治理的评价。因为一个城市的治理模式怎么样,对这个城市的综合评价是应该有影响的。这种问题有时候很难用数据来客观地进行表达,但是可以通过一些国际城市与国内城市的对比来进行一个不完全是客观,可能是一个主观的评价。一个好的城市,有吸引力的城市,一定是开放、包容、便利的,这种城市才会更有吸引力。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