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1日,随着巴西乘用车工厂首车正式下线,比亚迪在全球化战略中迈出关键一步。巴西工厂的投产标志着拉美地区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进入实质性运营阶段,将进一步加速推动中国汽车出海进程。
据了解,首批下线的车型包括比亚迪海鸥和宋Pro,产品将辐射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等拉美市场。
比亚迪巴西乘用车工厂坐落于巴伊亚州首府萨尔瓦多大都市圈的卡马萨里市,是比亚迪在国外建设的最大整车制造基地。
据介绍,该基地总占地面积468万平方米,总投资55亿雷亚尔(约合人民币71亿元),由三座工厂组成,分别为新能源乘用车整车工厂、电池模组组装工厂以及商用车制造工厂,构成拉美地区目前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工业综合体。
自2023年7月宣布投资以来,仅用15个月时间,比亚迪就实现了工厂从破土动工到首车下线的全过程,展现出强大的建设执行力和项目统筹能力。
“作为全球研发投入最高的企业之一,比亚迪正将领先的技术实力注入巴西。”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在下线仪式上表示,“我们选择巴伊亚州,是因为这里有充满热情的人民、经验丰富的工人和改变格局的潜力。”
当前,该工厂已拥有超1000名员工,其中70%以上为本地员工。比亚迪计划在7月发布新一轮招聘计划,预计最终可创造2万个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
为促进本地融合,比亚迪尊重巴西的文化特点,倡导工作生活平衡,营造信任、开放的沟通氛围,推动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巴西是拉美最大经济体,汽车产业体系成熟,新能源转型需求迫切。比亚迪巴西工厂投产,标志着中国汽车企业在拉美市场实现从“产品出口”到“本地制造”的跃升。这一转变不仅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也有利于企业更好适应当地政策和市场环境。
工厂初期规划产能为15万辆,主要生产纯电动和插电混动车型。随着项目推进,比亚迪预计将把卡马萨里工厂打造为集研发、制造、创新和出口于一体的区域性战略枢纽,服务整个南美市场。
比亚迪表示,未来该厂将实现90%以上车型本地化生产,仅保留不到10%的整车进口比例,进口车型将限于尚未在本地布局的产品。此外,比亚迪在巴西的经销网络也在加速扩张,目前已拥有180多家门店,计划在2025年增至240家。
除整车制造外,比亚迪卡马萨里工厂全面践行绿色生产理念。工厂运营将采用来自太阳能和水力发电的可再生能源,用水方面引入雨水回收系统,同时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水资源循环利用与排放达标。
生产线采用先进节能技术,厂房设计强调自然采光,体现比亚迪对可持续制造的长期承诺。这一绿色智造体系不仅推动比亚迪在环保领域的领先,也为巴西当地产业升级提供范本。
巴伊亚州州长杰罗尼莫·罗德里格斯表示:“比亚迪工厂在巴西巴伊亚州落成,不仅是产业发展的标志,更是巴西与中国合作的新篇章。我们已做好准备,迎接一个更加绿色、更加创新的巴西。”
自2021年进入巴西市场以来,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持续领跑。截至2025年5月底,公司在巴西累计销量已超过13万辆。2024年全年销售7.6万辆,同比增长超过328%。
2025年5月,比亚迪在当地纯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高达92.16%,混动车市占率亦升至35.8%,稳居细分市场第一。
有分析认为,比亚迪巴西工厂的落成,不仅是企业全球化战略的又一节点,也代表着中国新能源企业“走出去”模式的演进升级。通过深度本地化制造、携手当地供应链、打造绿色产业生态,比亚迪正从单一产品出口向价值链输出迈进,探索“中国智造”全球落地的新路径。
近年来,比亚迪加速海外布局,新能源产品已进入全球六大洲、超过110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海外销量突破47万辆,同比增长132%,全年有望超过80万辆,再创新高。
比亚迪表示,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推进国际化与本地化深度融合,助力全球交通绿色转型,为更多国家和地区提供清洁、高效的出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