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甜润滋养”到“茶丛藏珍”:科技赋能助甜茶产业振兴

来源:东方网    2025-08-25 13:21
来源: 东方网
2025-08-25 13:2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一时代浪潮下,高校科研力量投身乡村建设成为趋势,“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正逐步从理念转化为生动实践。2025年8月1日至8月3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乡村振兴促进团在副院长张琳教授带领下,以“甜茶先锋,科技赋能,深耕乡村助农振兴”为主题,赴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镇进行走访,全面调研甜茶产业链中的研发与应用等关键环节,系统了解当前甜茶产业发展的现实状况与存在难题。实践团通过实地考察和现场调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助力甜茶产业发展升级。

实践团与张琳教授在林科大神农楼门前合影

深入调研,摸清甜茶产业 “家底”

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镇 拥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其中甜茶(一种天然甜味植物茶饮)是当地的传统产业。 本次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考察,深入芷江镇开展调研,实践团分析出“甜茶”产品受限于加工技术、品牌推广和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产业发展面临瓶颈。 实践团结合专业优势,通过科技赋能助力甜茶产业升级,推动乡村振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对于助力甜茶产业发展来说,摸清产业的 “家底” 就是实践团要做的第一件事。在茶园里,团队成员仔细观察甜茶的生长环境,记录不同品种甜茶的形态特征。 在与茶农们交谈中,实践团了解到当地甜茶加工方式繁多,却缺乏科学的指导,导致甜茶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形成统一的品牌和竞争力等。 这些来自一线的真实情况,让实践团深刻认识到甜茶产业在品种选择、采摘时机把控和加工技术应用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实践团调研甜茶种植情况

聚焦问题,科学研究破解发展难题

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就是我们科研工作的靶心。活动过程中实践团跟随工作人员一起走访当地茶农,了解芷江甜茶的历史与发展并采摘甜茶,了解并学习到甜茶的种植方法及最佳采摘时期,还参观了甜茶加工的相关仪器,如旋转烘干机、自动炒茶机、茶叶揉捻机等。 团队成员深入产区,跟随当地采茶工一同参与甜茶采摘工作,体验到采茶环节中的辛劳。在采摘间隙,团队成员在田间地头品尝了刚摘下的新鲜甜茶叶 ,感受到甜茶叶片入口时的清冽甘醇与草木清香,不仅让大家直观感受到研究对象的天然特质,更深化了对甜茶品种特性的感性认知。

随后,针对茶农们反映的品种、采摘时期和加工方式等问题,实践团与张琳老师商议制定了科学的研究方案。实践团带着专业的采样工具,针对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时期的甜茶进行采摘,采后即时烘干,快速降低甜茶叶片水分含量,抑制酶的活性,减缓生物化学反应,从而锁住所需的三叶苷、根皮苷等活性成分,减少其在采摘后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化。 每一份样品都被精心编号、封装,确保其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后续加工中保留其功能特性奠定基础。在活动最后实践团还一起参观了木姜叶柯展览馆,共同深入了解甜茶的生产标准与销售。

实践团与茶农们一起采摘甜茶

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加速跑”

我们的研究并非纸上谈兵,而是要为甜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科学技术和理论支撑。实践团在不同种植区采集甜茶叶样本,后续还进行了样本检测。 通过对比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时期甜茶中的活性成分差异,经过后续数据比对和分析,团队发现,不同品种的甜茶在三叶苷和根皮苷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同一品种的甜茶在不同生长时期,这两种成分的含量也会发生规律性变化。 这一研究成果能够清晰地指引甜茶加工企业根据不同品种甜茶的成分特点,判断其加工适用性;同时,也为企业根据甜茶的生长时期选择合适的加工方式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升甜茶加工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推动甜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活动不仅了解了传统技艺,还融入了现代技术,成功实现了文化与科技的结合,让科技赋能甜茶加工。团队与茶农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为了给甜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和理论支撑,让科技真正成为推动产业振兴和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实践团与芷江镇甜茶负责人一起合影

此次“三下乡”实践,我们从深入调研掌握实际情况,到聚焦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再到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助力产业发展的动力,每一步都紧扣着用科技赋能产业振兴、服务乡村振兴的目标。对于我们实践团队成员自身而言,这次活动也是收获满满。我们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甜茶产业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我们相信,通过科技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为乡村振兴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甜茶产业将焕发新的生机,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指导老师:张琳 作者:彭琼、周洁 图片:尹玉程、刘俊梅、周洁)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