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于9月16至17日在中国西安举办。论坛以“数联古今 智绘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邀请全球政府部门、国际组织、文博单位、企业、民间团体高级别代表以及专家学者等,围绕“保护·传承”“技术·创新”“产业·赋能”“开放·共治”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世界互联网大会副理事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前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在致辞中表示,文化遗产架起了过去和现在的对话桥梁,数字技术日益成为媒介,这种媒介化过程需要平衡各种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利益诉求。
弗朗西斯·高锐指出,在文化遗产数字化进程中,尤其需要重点考量三类核心利益:
第一,文化遗产守护者的利益,文化遗产守护者群体广泛,一般涵盖原住民,传统社区、艺术家、博物馆以及国家和私人文化机构等。版权是界定守护者权利和义务的核心工具,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对于原住民和传统社区而言,数字化实施前必须要有三个核心解决的问题:守护者的知情同意,署名权与补偿机制。
第二,社会公众的利益。整个社会对保存过去、滋养未来具有天然关切,文化遗产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载体,要在尊重和遵守传统社会规约,比如逝者肖像使用规范的前提下,赋予文化遗产守护者的相关权利,贯通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良性延续。
第三,数字化主体的利益,即承担文化遗产收集、策展,与数字化工作的主体,其工作需要投入时间、精力与资金支持,而且这类工作必须获得某种形式的经济回报才能持续。
他补充道,中国已经开放性地为数据建设者提供了产权制度,这些权利以及为促进数据流通建立的数据交易所和交流场所,将对社会遗产的保护产生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为上述三方利益关系增添了新的复杂维度,也增添了新的复杂性。
(编辑:涂恬 程尔凡 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