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连续11年追踪国民“幸福感”的大调查今天发布。10万个中国家庭和7亿网民的调查数据显示,这六件事与幸福最相关。
经济学家常说,数据最冰冷,却也最不会欺骗人。
影响中国人幸福的因素正在如何变化?我们离理想的生活还有多远?冷冷的数据如何解码暖暖的幸福?
这些问题,今天发布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通过10万个中国家庭和7亿网民的调查数据,给出答案。
这份由由中央电视台,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发起的民生调查已经连续进行了11年,每年面向全国104个城市和300个县的10万中国家庭,进行明信片入户问卷调查。今年调查首次联合10大互联网大数据研究院,把调查扩展到线上+线下,调查数据覆盖到10万中国家庭和7亿网民,可以称得上是全球最大的融媒体民生调查。
来看看“大调查”数据带来的有关国民“幸福感”的六大发现:
发现一:三成人想创业,90后对收入预期最高
大调查显示,预期“收入高增长”的受访者比例连续递增,今年有55.25%的人预期收入会提高,其中13.52%的人预计家庭收入能涨20%,这个比例是近五年来的最高点。
谁对收入信心最爆棚呢?“一老一少”、“低收入家庭”和“创客们”对收入增长最有信心。
大调查将“预期收入增长超过20%”作为选项,调查结果显示,90后年轻人和60岁以上老人在此项占比分别达到16.06%和13.37%;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占比超过17%;有创业意愿的受访者占比则高达30.03%,大致3倍于没有创业意愿的人群占比(11.73%)。
由此可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让年轻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国家基本民生保障政策的推进,让低收入家庭对生活改善有了更多向往;离退休金、养老金收入持续上调,则让老年人晚年生活越来越少了后顾之忧。
发现二:小城市比“北上广”更幸福
只有北上广的人们感觉到幸福吗?大调查结果显示,恰恰相反,小镇居民对目前生活状态的满意度全面超越大城市,从收入状况到食品安全,从住房条件到交通出行,大调查列出的 10个选项中,地级市全面超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有 56.73%的地级市受访者对未来“充满信心”,认为 2017 年他们的收入将会增加,远超过大城市。
另外,随着国家改善民生和精准扶贫政策的逐步落实,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的收入信心越来越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持续缩小。今年收入信心最足的省份是青海、西藏和海南。农村居民收入信心继续超过城镇居民。
国是直通车 储倩制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