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造下一个姚明刘翔 6区试点30分钟体育圈

作者:王嫣 夏阳 来源:东方网
2013-05-20 22:42:21
分享

【场馆开放】

3年内,公共场馆公益性开放

虽然五年一次的 “全国国民体质检测”,2005年、2010年上海均为全国第一,“十一五”规划人均体育用地2.5平方米。但到“十一五”结束时,从户籍人口换到常住人口一算,人均体育用地仅1.66平方米。这个数字,与世界其他国家同等类型的城市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李毓毅表示,“十二五”期间,我们要达到人均2.6平方米的标准,还要增加2000万平方米的体育用地。

增加体育场地资源无非两个途径:一是建设更多的场地,二是提高现有场地利用率。建设场地方面,2004年-2011年底,上海已建成社区公共运动场324处,建各类运动场地786片,全部免费或公益性向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开放,每年有200多万人次到社区公共运动场健身锻炼。 “十二五”期间,还将积极建设百姓游泳池、百姓健身房,百姓健身步道等一些便民的体育锻炼设施。以今年为例,计划建设健身步道60条,百姓健身房20个,目前已建成健身步道15条,百姓健身房5个。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百姓健身步道149条,社区百姓健身房74个,百姓游泳池20个。

而提高现有场地利用率方面,李毓毅局长特别介绍,今年上海市体育局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开放的指导意见》,统筹安排公共财政和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开放专项补贴,并建立稳定的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开放资金保障机制,来提高上海公共体育场馆的公益性开放率,让市民能以低价或免费的方式到公共体育场馆健身。 “在今年年底之前,部分市属公共体育场馆将作为试点运行单位实施公益性开放。在三年之内,也就是2015年年底之前,市属和区(县)所属的公共体育场馆都将推出公益性开放举措。 ”

80%以上中小学体育场地开放

据2012年底统计,已有1100多所中小学的体育场地在课余时间固定时段向周边社区开放,约占本市公办中小学总数的80%以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民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地紧缺的矛盾。

但“安全、管理、物耗”三大难题不解决,便无法解决学校开放之忧。作为应对,上海体育局已基本形成了“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分担风险、社区参与管理”的运作模式。首先,施行保险制度,落实安全负责制,市场与行政手段共同解决安全问题。管理则主要靠社区,场地维护、招聘人员,负责人定期向学校和社区通报。至于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中的物耗,例如场地、器材的损坏及水、电的使用,上海体育局的解决途径是器材维护、更新的经费列入学校的年度财政部门预算;对水、电等能源消耗的经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予以补贴,由各级政府统筹所需经费。

推进30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

谈到体育生活化的理念,体育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李毓毅局长提出了一组数字:10100,30300。

10100,10是指足篮排、乒羽网、田径游泳龙舟、广播操等10个项目,每个项目吸引10万人,正好100万人参与。去年的体育大会有630万人次参加,体育热潮要巩固下去。

30300,30是30分钟体育生活圈,300是体育公共服务指数。而30分钟体育生活圈,是集设施普及、健身指导、体质测试、竞赛训练、观摩比赛于一体的多功能都市体育生活圈。区域联动,构建起运动设施共享联盟圈;传播健康理念,构建起运动宣传信息圈;巧设路径,以行走为主题,构建起运动人气响应圈;踏入家庭,个性指导,构建起送教上门服务圈。可见,建设30分钟体育生活圈对促进市民健身健康,保障市民体育权益,建设和谐社会,优化经济结构和推动体育发展转型,都具有十分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30分钟体育生活圈,今年将在徐汇、普陀、杨浦、静安、嘉定、松江6个区试点,10月底全面摊开。

媒体观察报告

体育关乎百姓健康,也是城市生活品质

□姜微 新华社上海分社副社长、总编辑

体育,展现的是一座城市的动感活力和精神风貌;体育,积淀的是百姓对生活和健康的期许;体育,构建的是经济、旅游、文化、社会的大平台;体育,更是一张跨越语言、民族和肤色的国际通行证。

站在媒体的视角,我们十分关注上海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均衡发展。体育事业,关乎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精神面貌,关于一座城市的生活品质。上海体育局去年举办了市民运动会,其规模之大、项目之全、参与人数之多创下了新的纪录,激发了全民的运动热情。今年,上海体育局一直在推进的公共体育场馆开放、社区健身建设以及“体教结合”又将取得哪些新的突破,为老百姓提供便利?

体育产业,堪称“最绿色环保”的经济增长点,通过精品体育赛事,不仅带动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更能借此向世界展示上海的形象。目前,上海已经拥有了F1中国站、ATP上海网球大师赛、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等顶级国际赛事,在新的一年中,上海又将新添哪些国际性的赛事,让老百姓在国内就能感受国际赛事的风采,让国际友人来体验上海的办赛能力。

无论是体育事业,还是体育产业,两者的发展既取决于百姓的需求,也取决于顶层设计的理念。秉持着“体育是民生、体育是文化、体育是精神”的理念,上海体育局未来如何夯实体育的人才基础,如何抓好基层基础建设,如何促进资源整合,如何提高办赛水平,如何满足把体育作为生活方式的需求,将成为上海体育局向全市人民交出的一份答卷。我们期待着!

<<3 >>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关注东方财经sina微博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