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村公路治理 破除城乡要素流动壁垒

“《条例》作为我国农村公路领域的首部行政法规,对支持和保障农村公路发展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规定,为保障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推进农村公路治理 破除城乡要素流动壁垒

来源:人民网 2025-07-27 14:5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条例》作为我国农村公路领域的首部行政法规,对支持和保障农村公路发展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规定,为保障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伍振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伍振军进一步分析称,《条例》制定实施,是把农村公路事业纳入法治轨道的关键举措。《条例》将长期分散的政策实践经验,整合上升为行政法规,有效填补了法治空白,标志着农村公路治理从“政策驱动”转向“法治引领”,必将有力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条例》制定实施,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条例》针对农村公路发展面临问题挑战,围绕提高农村公路路网质量、加强管理养护、提高运营水平、强化安全保障等方面完善制度设计,推动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村民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保障。

《条例》制定实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生动实践。近年来,我国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64.5万公里,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近85%,形成了遍布农村、连接城乡的农村公路网络,覆盖全国近5亿农村常住人口,农村地区行路难的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农村公路成为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载体。发展农村公路事业,推动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直接体现,从国家层面回应了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时代之问。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先导性条件。伍振军表示,《条例》围绕农村公路建设,确立以提升路网质量为重点,推动农村公路路网提档升级、优化结构的方针。针对偏远山区、边疆地区等路网薄弱区域,根据实际需求有序推进路网延伸,提高路网通达水平。严格规范建设标准,明确新建农村公路须达到规定技术等级,现有未达最低技术等级的农村公路需通过升级改造达标。

“农村客运服务品质提升与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是畅通城乡人员往来、激活区域贸易流通的关键路径,更是盘活农村资源要素、释放乡村发展活力的重要引擎。”伍振军表示,《条例》明确要求,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激励机制,加快农村货运物流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村客运可持续运营,促进农村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快递融合发展,拓展农村公路服务功能,提升农村公路服务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能力。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条例》聚焦农村公路与乡村产业协同发展,明确要求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进农村公路与沿线配套设施、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等一体化建设,构建农村公路与生产、旅游等融合发展模式,实现农村公路建设与乡村产业振兴同频共振。

伍振军说,展望未来,《条例》以法治手段破除城乡要素流动壁垒,将农村公路打造为贯通城乡的“双向通道”,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条例》落地实施,将以系统性、法治化的制度创新,全面激活农村公路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功能,必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中国式现代化根基注入持久法治动能。”

(责编:郭思邈、高雷)

(人民网记者乔雪峰)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