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正成为亚洲科技行业主角

作者:信莲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4-10-08 09:00:44

中国日报网10月8日电(信莲),据美国《福布斯》杂志10月7日报道,你可以说他们是模仿者,但来自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的亚洲科技巨头正在迅速变成下一个思科(Cisco)和IBM,已经引起了业内领导者的强烈关注。

10月5日,鸿海精密集团创始人郭台铭在台湾当地媒体上表示,这家富士康(Foxconn)的母公司将在未来两年里招聘5,000名工程师。鸿海的市值约为460亿美元,今年以来股价已累计上涨23.97%,旗下拥有令人垂涎的富士康科技公司。富士康在台北上市,是大多数苹果(Apple)产品的主要零部件生产商。

“我们将在两年内新增5,000名工程师,在五年内增加1万名。”郭台铭在10月5日对台湾《工商时报》说。鸿海拥有逾100万名员工,分布于14个国家,其中大部分位于深圳。巴西等新兴市场都嚷着要把富士康引入国内。这意味着就业。这意味着市场。这无疑也意味着增长,因为新兴的科技公司和发达国家的大公司,都同样依赖于新兴市场。

在全球高科技版图上,亚洲企业正在变成一股强大的势力。在某些市场上,他们正在与扎根更深的西方企业展开竞争。

9月22日,中国亿万富豪马云带领阿里巴巴集团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不出所料,股价立刻出现下滑,自上市以来已下跌约6%。但比股价更为重要的是,阿里巴巴赴美上市预示着在中国大陆孕育的一家科技巨头开始进入美国本土的科技领域。

阿里巴巴是中国B2B和B2C市场上的王者。当投资者谈到阿里巴巴失去了某些市场份额时,夺走这些份额的不是亚马逊(Amazon)和谷歌(Google)等外国企业,而是另一家中国企业,它就是京东的新东家腾讯。京东是电子商务网站,将被腾讯用来与拥有淘宝的阿里巴巴争夺市场份额。

腾讯在5月中旬进行了派息,此后股价表现相对平淡,投资者纷纷转向阿里巴巴。但腾讯依然受到亚洲证券投资者的青睐,自从派息以来股价已经上涨近7%。更令投资者欣喜的是,在阿里巴巴上市后,腾讯股价出现上涨,而阿里巴巴则出现下跌。

上世纪80年代,亚洲科技行业完全被日本人把持。上世纪90年代,韩国异军突起,诞生了像三星(Samsung)这样的科技巨头。2005年前后则属于中国人。阿里巴巴可能仍将是亚洲奇迹,而华为、HTC和中兴等公司正在蚕食他们在美国的竞争对手。

在更靠近中国大陆的新兴市场上更是如此。

“在俄罗斯,华为正在成为中国版的思科。”俄罗斯主要金融机构联邦储蓄银行(Sberbank)的CEO赫尔曼·格列夫(Herman Gref)说,“真希望我们也能有像华为这样的公司。这家公司还在不断壮大。”

硅谷仍然冠绝群伦,但使硅谷闻名于世的那些公司越来越依赖亚洲消费者和像富士康等亚洲工厂。

某些更具冒险精神的人正在向中国迁移。出生于巴西的谷歌前安卓部门副总裁雨果·巴拉(Hugo Barra)现在供职于中国领先的智能手机公司小米。

去年德勤(Deloitte)编制的“亚太地区高增长500强科技企业榜”(Fast 500 Asia-Pacific)显示,2013年增长最快的五家科技公司的增速为10,589%,超过了2012年的10,338%,但500强的平均增速略微下滑至355.74%,低于2012年的467%。

中国大陆共有128家公司入选德勤的2013年亚太地区高增长500强科技企业榜,首次成为上榜数量最多的地区。中国大陆的上榜企业数量年年增加,2012年排在台湾之后位居第二,2011年排在台湾和韩国之后位居第三。

科技行业向亚洲倾斜的趋势预计将继续下去。

“我认为,在未来五年,全球七大互联网公司将是Facebook、谷歌、苹果、亚马逊、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位于美国帕洛阿尔托的创投人、Facebook的早期投资者吉姆·布雷耶(Jim Breyer)最近对《华尔街日报》这样说道。百度是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由亿万富豪李彦宏创建。

通过IDG资本的投资者,布雷耶资本(Breyer Capital)对中国大陆的互联网企业投资了约20亿美元。这些投资者均为布雷耶资本在中国当地的风投合作伙伴。

中国当地和外国的投资者已经注意到了亚洲智能科技企业的崛起。上海复星资本CEO梁信军说,在这个方面,中国大陆处于全球的前沿和中心位置。

“如今,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转变成消费大国,在不太久远的未来则会转变成资本大国。”梁信军说。他预计,投资中国的外国投资者将持续增多,而中国科技企业将备受青睐。

(编辑:涂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