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板震荡中挖掘大牛股
对于创业板的行情预测,市场上现在流行两种言论:一是“会师论”,认为创业板指会追上上证综指,与其胜利“会师”指日可待;二是“崩盘论”,认为创业板估值过高,泡沫随时可能破裂,指数也将暴跌。这两种言论处于两个极端,多空较劲,俨如创业板来回震荡的行情。
今年以来,创业板指数连续阴跌,在1200点到1500点附近走出“头肩顶”看空形态,似乎下行趋势已定。然而,7月25日以来,创业板指突然反弹,8月重新站上1400点的高地,并没有出现舆论普遍预测的崩盘。
实际上,创业板公司股价强势反弹的背后,是其绝不输于主板企业的优良业绩。从半年报披露的市场数据来看,387家创业板公司,超过6成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板块业绩总体增长14.69%,远高于主板的9.77%。在去年年底,该数据创业板还落后主板近4个百分点。考察其他盈利指标,300多家创业板公司平均毛利率达38.5%,接近40%;而主板平均毛利率不足25%。单就盈利能力来说,创业板公司显然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
创业板公司之所以业绩上表现的如此抢眼,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灵活的经营策略。今年以来,387只创业板股,股价翻番的就有28只。这些公司大多涉及重组概念,如涨幅超过200%的大富科技,除了得益于投资收益以外,还因介入新能源汽车和物联网领域,导致业绩大幅增加。
2013年拉动创业板指数的重要力量是传媒股,特别是影视类股票。2013年中国电影票房急增,使得诸如华谊兄弟、光线传媒一类的电影股业绩高增长,从而带动公司股价乃至创业板指青云直上。可是,电影行业有“大小年”规律,2013年巨大的业绩基数使得2014年影视股票增长乏力,影响指数调整回落。今年创业板的不少科技股上半年业绩都有50%以上净利润增长,因此领涨的主要是计算机、通讯类的科技股,上述28只涨幅翻番个股,属于这一行业的占据4成多。
在经济转型大背景下,创业板公司因为规模小、市场适应性强,有望不断带来新故事、新惊喜。不过,创业板的波动也不容忽视,由于其中一些公司业绩波动较大,造成相关公司股价的剧烈震荡,因此参与创业板的投资者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眼光,才能在波动中寻找到下一个大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