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售银行理财被叫停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再较量
近日,京东网售招商银行理财产品被叫停,相关责任人亦被监管机构约谈。随着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借助政策优势,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已捷足先登,与互联网建立了合作广泛的统一战线,实现了名副其实的联姻。为在融资市场上分得一杯羹,银行也跃跃欲试,向互联网公司抛出橄榄枝,欲与其联手合作。不过,基于银行业特殊的行业属性,最终还是事与愿违,还是老难题:面签再次成为理财触网障碍。
其实,招商银行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机构。此前,广发银行就与淘宝网进行了大胆尝试,可惜尚未推出就被银监会叫停。此次京东成功卖出亿元招行理财产品,一度被视为银行突破面签的首例,但还是没能逃过折戟沉沙的命运,成为广发银行的难兄难弟。
从监管机构的角度来看,“面签”是当前一段时间不可动摇的监管底线。所谓“面签”,就是客户新开账户必须亲临现场、亲力亲为,首次购买理财产品前必须在网点进行风险测评,并签名确认。我国台湾地区、美国以及其他地区也只对基金产品放开“面签”,大部分金融产品仍是线下销售,监管层对于银行理财产品之所以坚持面签,其原因在于:一是核实客户身份,强调理财产品购买者身份及行为的真实性,为追查资金来源提供渠道,避免某些人借此洗钱;二是管控商业银行的风险。国内理财产品有隐性的刚性兑付存在,在投资者尚未充分理解、接纳相关风险的背景下,步子不宜迈得太大;三是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一定要确认银行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保护其对所购产品风险的知情权。总之,金融产品是有风险的,尽管互联网渠道更方便,但由其引发、蔓延的风险不容小觑。
从银行业的角度来看,“面签”已成为商业银行进行互联网创新无法逾越的鸿沟,多次尝试均无功而返,而基金、保险等非银行资管产品不需要面签,已实现互联网渠道销售。相对而言,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更低,尤其是保本型产品,可试点放开面签。在泛资管时代,资管产品应该在相同的水平上进行竞争。说到底,网售理财是银行应对激烈竞争的方式之一,在互联网金融崛起的背景下,存款分流现象明显,为保证资金获取,倒逼银行不得不进行金融创新。此次招行与京东的合作,实际上已经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比如线上风险测评、交叉身份认证等。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是投资行为,要求面签有合理性,但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银行亦须在理财产品线上销售方面破题。实际上,招行网售理财产品被监管机构叫停只是金融创新与监管的一次交锋,双方后续会面的场景还会上演。金融创新是水,一旦发现缺口就会突围;金融监管是岸,时时提防漏洞,两者在其相互斗争的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