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环保考核制度必须要有“刚性”
报载,今年广东将首推环保考核,一些影响恶劣的环境问题和跨界污染治理将进行省级挂牌督办,受督办的城市市长若整治污染不力,监察部门将会约谈并通报批评,考核时将“一票否决”。
环保可谓当今中国的一大难题。河流水源污染、雾霾酸雨频现,恶化的生存环境不仅影响居民生活和健康,更引发日益增多的公众事件,环境治理不再是简单的环保问题,而上升为民众“生存大事”,甚而成为政治问题。而排污行为的隐蔽化和地下化,令监管的“猫鼠游戏”变为常态;同时,地方政府税收和GDP目标追求,发展与治理的矛盾,也使得环境治理愈来愈陷入“表面功夫”或“一阵风”式的尴尬境地。
在此语境下,把环保由职能部门“单打独斗”的监管,纳入政府考核体系,上升为更高层面的“市长问责”,将重大问题“省级挂牌督办”,这对于强化地方政府的环保责任,提高监管力度,进而改变环境治理的被动局面,其正面效应无疑值得肯定。
然而,也不可过于乐观。考核、问责都非新事物,但有多少地方、多少单位的考核不是流于形式?“一票否决”算是最具“杀伤力”了,但揆诸现实,形形色色的“一票否决”难道还少吗?可是真正切实发挥效力的又有多少呢?况且,在国内不少地方,环保早纳入政府考核指标,但何以民众对环境的抱怨诟责声却愈益强烈?
说到底,制度留有弹性,一遇人情和实际问题,便走调变样;或流于作秀式的形式追求,口号喊起来震天响,一落地却变为和风细雨。所以,现实中无论环保还是其他行业,都不缺“好制度”,缺的是制度刚性,一板一眼,说一不二,制度面前,一视同仁。
因此,对环保的考核,无论“市长问责”,还是挂牌督办,抑或一票否决,成效如何,胜算几成,都取决于这些制度的刚性。指标不能有“活动”空间,更不能像生意场上,可讨价还价。其中既包括制度设计的指标构成,更包含考核验收定评的关键环节,比如,“裁判”谁来做,如何做?是仅仅由一些部门官员走马观花看看,只要“考官”看顺眼,便OK了,还是必须有当地居民充分参与考评打分,民众说不行就通不过?
近年,官场与民间对一些环境问题的评价常常意见相左,官方说“没问题”,但居民却难容忍,比如在多地,官方自说自话地称水质几级几级,导致百姓戏邀官员下河游泳……这种对环境评价和认识的割裂,既映射了环保现实的困境,也反映出环保监管与考核“主人”角色的缺失。所以,如果“一票否决”缺少当地百姓这关键的一票,恐怕其他所有指标都会黯然失色。
一句话,一个地方环境如何,污染是否真正得到治理,最“刚性”的指标便是:当地老百姓满不满意。(阅 尽)
- 马航总裁:不会因客机失联停飞波音777机队
- 见死不救?澳政府拒绝澳航30亿澳元贷款请求
- 黄硕:业界可共享打车软件这张大饼
- 美媒:中国反腐令高档白酒消费回归理性
- 俄罗斯欲起草法案应对制裁:没收欧美在俄资产
- 马来西亚称持失窃护照登失联客机乘客不是亚裔
- 以色列展示缴获“伊朗军火船”走私武器
- 美国“伊利湖”号巡洋舰访问韩国 准备参与联合军演
- 祈福、搜救、调查 马航客机失联进入第四天
- 日本大地震三周年 媒体“全副武装”参观福岛核电站
- 马来西亚称持失窃护照登失联客机乘客不是亚裔
- 以色列展示缴获“伊朗军火船”走私武器
- 美国“伊利湖”号巡洋舰访问韩国 准备参与联合军演
- 祈福、搜救、调查 马航客机失联进入第四天
- 日本大地震三周年 媒体“全副武装”参观福岛核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