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限供天然气意在"逼涨"?下游公司只能高价购气
近日,掌管中国天然气供应总量70%的中石油决定,开始减少对山东、河北等地的天然气供应。
一家燃气公司的总经理用“惨烈”来形容公司被限供后的状况,“连2010年中石油上调出厂价格时,也没有这般惨烈!”
对于燃气公司来说,中石油的天然气供应本身就不够充足,此次限供无疑是雪上加霜。在民用天然气用户必须保障的前提下,燃气公司只能有选择地停止供应工商业用户,但后者是自己最主要的利润来源。
中石油为何限供天然气?限供的具体时限、幅度、范围是什么?对燃气公司、工商业用户的影响有多大?
限供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
此次限供,媒体的报道大多来自于“知情人士”,包括一直仰仗中石油提供气源并“谨小慎微”的燃气公司老板们。
多位燃气公司的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一直以来,中石油和各城市的燃气公司或直供企业都会签订合同,约定年度供应气量,但由于合同供气量往往少于实际需求量,所以几乎每年各燃气公司的燃气消费量都会超过合同供气量。
据媒体报道,4月28日,中石油华北天然气销售公司(下称“中石油华北公司”)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自5月2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减少合同计划天然气供应量的26%。部分燃气公司的总经理参加了这次会议。
但据《中国经济周刊》调查发现,目前限购集中在中石油华北公司负责的区域,大致包括北京、河北、山东、山西等省份。截至本刊发稿时,已经限供的城市包括山东济南,河北石家庄、秦皇岛、廊坊等。各地限供的幅度大致在20%~30%之间。
山东某燃气公司的总经理告诉《中国经济周刊》,4月28日,公司收到中石油华北公司的“限供”通知称,从5月2日起,减少对该公司合同计划天然气供应量的20%~30%,限供原因是“上游储气库储气以及设备维修”,限供时限没有提及。
“这份通知既不是文件,也没有落款和盖章,就是一个简单的通知,短短几句话,”上述燃气公司总经理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跟中石油计较这些就没有意思了。”一直以来,中石油对于各城市的天然气供应量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如果要“限供”也就是一句话的通知。
保障民用气是燃气公司必须完成的任务,所以,如果限供无法改变,燃气公司只能减少为企业提供大部分利润的工商业用气,这必然会对企业效益带来影响。一位燃气公司内部人士坦言,“目前,一些省会和中心城市的天然气供应情况还稍微好一些,而在小城市或县城,限供得非常严。”
中石油限供为减亏?
中石油限供的原因是气源紧张?
中石油新闻事务处有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5月之前,我国天然气使用一直处于旺季,各个城市的天然气都在超合同计划供应,在5月进入淡季后,集团开始按照合同计划执行,因而供应量减少”。关于此次限供的范围、幅度、时限和具体原因,该负责人建议记者与中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联系并核实,但后者拒绝对此作出回应。
对于限供的原因,一些燃气公司的负责人猜测说:“大概是因为气源紧张,他们要提前加大冬季气库的储备。计划供气量往往是中石油说了算,燃气公司没有话语权,一般情况下,计划供气量要少于实际需求20%~30%。”
近年来,我国每年天然气的表观消费量(指当年产量+净进口量+库存变化量;因为实际消费量的数据较难取得,故统计表观消费量)正在迅猛增加。据媒体报道,2012年,表观消费量为147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2.9%。在天然气消费增长较快的情况下,天然气的产量增速却赶不上消费的脚步。专注于大宗商品资讯的卓创资讯分析师王晓坤告诉《中国经济周刊》,“2012年我国天然气产量的增速为9.43%。”
过去几年中,中国通过加大天然气进口来解决天然气供应。2012年,我国天然气消费总量中,进口天然气增幅达到34.12%。
但也有人称,限购的真正原因是减亏。
近年来,随着天然气需求的飙升,天然气的开采成本也在增加。“浅层天然气资源越来越少,天然气需要在更深的地层开采,开采难度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高。”一位石油公司的人士表示,这也限制了天然气产量的增速。
成本在增加,进口量在增加,但定价权在国家手中,在许多人看来,管道天然气生意是个“赔钱买卖”。
为何“三桶油”中此次只有中石油限供?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国内各燃气公司销售的大部分是管道天然气,此外,还有少量的、价格较高的液化天然气。而中石油承担着中国管道天然气进口的全部业务。
卓创资讯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我国海关公布的进口管道气均价为2.24元/立方米,目前,西气东输送往长三角的管道运输成本在每立方米0.8元左右,进口管道气的成本在3元左右。“进口管道气的成本价比终端价还要贵1元左右,”一位石油公司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这纯粹是赔钱的买卖,中石油怎么可能有积极性?”
中石油财报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销售进口天然气及液化天然气(LNG)亏损人民币144.5亿元。
因而,在燃气公司的老总们看来,“按照合同执行”只是中石油为“限供”找的一个借口,其实,中石油是要通过减少供应逼迫下游先涨价,然后顺延到上游涨价。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从中石油华北公司下属燃气公司拿到的内部文件《天然气管网分公司关于中石油削减供量导致气源紧缺情况的说明》称,“由于近年来进口天然气数量增加及进销价格倒挂对中石油整体业绩产生很大影响,国资委对中石油提出了较为严格的减亏指标。落实国资委提出的减亏计划,成为此次中石油压缩产量的主要原因。自4月份起中石油全国范围压缩天然气产量。”
虽然这一说法及内部文件并未得到中石油的证实,但是,据记者了解,天然气的产量和进口量都是以销定产,也就是说,下游供应量的限制必然带来上游产量的减少。
“所以,不管是‘上游储气库储气以及设备维修’,还是气源紧张,都只是个借口,真正的原因还是要通过减少进口来缓解亏损的压力,甚至是推动上游天然气涨价。”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中石油是否真的减少了天然气的进口?某石油公司的人士表示,这得在三个月后,中石油第二季度财报公布后,才能明朗。
但也有人不认同“限供减亏说”。一位业内人士说:“从市场角度来讲,减少供应会减少生产及管道运输的规模效益,带来其他的附加成本。”另外,“华北地区主要用的还是产自长庆油田、通过陕京运输的国产气,西气东输管中的进口气并不多。”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震说。
燃气公司忍痛“割肉、出血”
4月28日,参加完中石油华北公司的紧急会议后,很多燃气公司启动了应急预案。
“一方面,我们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天然气的供应;另一方面,及时和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一家燃气公司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对于能源供应保障,公司的要求是“保民生、保省会、保重点(客户)”。
“老百姓的用气是燃气企业首要保障的,所以限掉的往往是工商业用户。”燃气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工商业用户是燃气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因而上游限气对燃气公司的效益有绝对影响。”
中石油华北公司对下游客户限制燃气供应并不是头一回。2009年11月和2011年1月,由于华北地区持续低温,居民用气大幅攀升,中石油华北公司曾进行过限供。据媒体报道,2011年1月的“限供”中,沧州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就曾因此停产。
燃气公司的应对措施大同小异。“我们管道中还有一些余气,估计尚能维持一个月,一个月后,估计不得不停止一些日用气量超过1万立方米的大客户。”一位地方燃气公司的总经理表示。对于一个中等城市来讲,20%~30%的用气缺口可能意味着2亿~3亿立方米的气源,如果停供一些中小型的工商业客户,可能影响范围会更广。
而在山东,一家燃气公司的总经理正在试图和中石化协调,增加供应来弥补空缺,“但很难实现”。2012年,中石化的天然气产量只有100多亿立方米,大约占国内天然气总产量的10%左右,而且中石化目前进口的主要是液化天然气,价格较高且数量有限。
但是,燃气公司宁愿花高价也要保住城市的工商业用户,因为这些工商业用户才是燃气公司的“财神爷”。“一些城市正在通过加价购买合同计划外所需天然气,我们也提出了申请,现在也是在协商之中。”某燃气公司的负责人说。同时,许多燃气公司也在花高价采购液化天然气。
据记者了解,5月5日起,部分限气地区的天然气供应开始恢复,但前提是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0.2元/立方米。“加价的现象的确证实了媒体所推测的中石油意图‘涨价’的说法,但是这更多的还是体现了供求紧张,这种涨价应该会给国家有关部门产生压力,来进一步推动价格的上调,甚至是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一位专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图片说明:设备维护是此次限供原因诸多版本中的一种,但许多人并不认可。图为中石油员工在天然气汇气管内进行焊接作业。
- 马航总裁:不会因客机失联停飞波音777机队
- 见死不救?澳政府拒绝澳航30亿澳元贷款请求
- 黄硕:业界可共享打车软件这张大饼
- 美媒:中国反腐令高档白酒消费回归理性
- 俄罗斯欲起草法案应对制裁:没收欧美在俄资产
- 马来西亚称持失窃护照登失联客机乘客不是亚裔
- 以色列展示缴获“伊朗军火船”走私武器
- 美国“伊利湖”号巡洋舰访问韩国 准备参与联合军演
- 祈福、搜救、调查 马航客机失联进入第四天
- 日本大地震三周年 媒体“全副武装”参观福岛核电站
- 马来西亚称持失窃护照登失联客机乘客不是亚裔
- 以色列展示缴获“伊朗军火船”走私武器
- 美国“伊利湖”号巡洋舰访问韩国 准备参与联合军演
- 祈福、搜救、调查 马航客机失联进入第四天
- 日本大地震三周年 媒体“全副武装”参观福岛核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