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美爵《骑兵的战争》再现奥格斯堡之战
17、18世纪欧洲古典绘画开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战争题材的作品因为其题材的独特性在此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古代战争绘画大师格奥尔格•菲利普•卢根达斯从众多画家中脱颖而出。他不同于雅克·路易·大卫等战争绘画大师的是,他的部分战争题材作品是在激烈的战场上完成。而因其在战场创作却毫发无损,曾一度被神化。他的作品因为其真实性被保存在多家知名博物馆内,在不伦瑞克美术馆内更是倍受研究。更值得一提的是,其作品甚至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
出生于奥格斯堡的格奥尔格·菲利普·卢根达斯(Georg Philipp RUGENDAS 1666 - 1742)因为其所处时代的特殊性,使得其成为一位战争类型的奇才画家和雕刻家。他的作品基本来源于其真实的战争体验,多取材于1703年在奥格斯堡被围攻和被抢夺的期间,这也是其艺术风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把绘画当作自己的生命,在同时期的画家看来,他经常会因此而有些“不同于常人” 的举动。譬如为了再现最真实的战争场面,跑到最危险的战争前线,在厮杀的场面中作画。他认为只有画家亲身体会到战场上拼杀的士兵的感受才能创作出有真情实感的作品,才能最真实的再现战争的惨烈与辉煌。但很神奇的是,他在多次冒险把“战场”作为“画室”的经历中,却毫发无损,这让当时的人们觉得很不可思议,甚至一度认为当时是“神”在庇佑他。他的这种为艺术“献身”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当时的创作氛围,众多画家成为他的追从者。
正因为他的这种严谨务实的创作态度,使得他创作出的战争类型的作品成为战争题材的标杆之作,对18世纪及以后的画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了东方的艺术创作。乾隆皇帝对格奥尔格·菲利普·卢根达斯(Georg Philipp RUGENDAS )极为赏识。在位时期,曾下令16 幅图画的雕刻版画(描绘了其在位期间中国内陆省份和边疆的军事战役场景)必须依照他所熟知的奥格斯堡铜版雕刻家格奥尔格·菲利普·卢根达斯的风格完成。
格奥尔格·菲利普·卢根达斯(Georg Philipp RUGENDAS )的绝大多数作品被保存在知名博物馆内,其中九幅油画战争作品甚至被当作“样本”收藏于不伦瑞克美术馆(Brunswick Gallery),有部分作品在收藏家手中成为“不解之谜”,再未在市场上流通。在他创作的多幅战争作品中,其中名为《骑兵的战争》的作品是最为著名的一幅。这幅作品在当时被同时期的画家称为“不能超越的战争作品”,甚至曾一度被记载在关于奥格斯堡战争的相关历史记录中。《骑兵的战争》分为两个系列,分别描述了两个关于战争的场景,其中一幅更被称为可与鲁本斯的《劫夺吕西普斯的女儿》相媲美。这两幅作品现被巴黎美爵艺术基金收藏。
格奥尔格·菲利普·卢根达斯 (Georg Philipp I RUGENDAS 1666-1742)
骑兵的战争(1720年作品)
布本油画
63.5×100cm
《骑兵的战争》这幅作品重点描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骑兵的英勇战斗,再现了奥格斯堡被围攻和被抢夺期间的残酷斗争场面。格奥尔格·菲利普·卢根达斯(Georg Philipp RUGENDAS )吸收了17世纪的美术成就和先进的人文思想,加上他极富艺术的创造性,形成了气势宏伟,色彩丰富,运动感强的鲜明风格。这种风格在这幅作品中体现的最为明显,无论是对于马匹肌肉线条的描绘还是人物动作的张力描画都从侧面反映了画家高超的形体处理能力,因为这种逼真的形体塑造让观者也能因这些动作感受到当时剑拨弩张的场面,画面中央地下躺下的人群则中和了中间三位骑兵的跳跃式构图,使得整幅画面构图更加坚固且稳妥。天空的昏暗与战场的硝烟弥漫相呼应,色彩处理上以暗色调为主属于一气呵成之作。
这幅作品由巴黎美爵艺术基金引入中国后,曾在"2013艺术北京"、"AAC艺术中国"等知名艺术展览中与中国观众见面,掀起了一股关于战争题材作品的小高潮。专家认为,像这种比较稀缺题材的作品,因为中国观众对这种题材的“新鲜劲”更容易被接受,且因为其创作的特殊环境则更具收藏价值。
- 马航总裁:不会因客机失联停飞波音777机队
- 见死不救?澳政府拒绝澳航30亿澳元贷款请求
- 黄硕:业界可共享打车软件这张大饼
- 美媒:中国反腐令高档白酒消费回归理性
- 俄罗斯欲起草法案应对制裁:没收欧美在俄资产
- 马来西亚称持失窃护照登失联客机乘客不是亚裔
- 以色列展示缴获“伊朗军火船”走私武器
- 美国“伊利湖”号巡洋舰访问韩国 准备参与联合军演
- 祈福、搜救、调查 马航客机失联进入第四天
- 日本大地震三周年 媒体“全副武装”参观福岛核电站
- 马来西亚称持失窃护照登失联客机乘客不是亚裔
- 以色列展示缴获“伊朗军火船”走私武器
- 美国“伊利湖”号巡洋舰访问韩国 准备参与联合军演
- 祈福、搜救、调查 马航客机失联进入第四天
- 日本大地震三周年 媒体“全副武装”参观福岛核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