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马骏:应适度放松政策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适度放松政策才能激活货币存量
过去十个月内社会融资规模虽然增长很快,但没有传导到实体经济。笔者估计有如下几种原因:第一,实体经济信心不足甚至下降。比如,融资成本过高、汇率升值太快、价格下跌、通缩预期、对经济增长(订单)预期悲观、政策不稳定等都是原因。这类“信心”问题导致了资金的“流通速度”的下降。第二,由于各种类型的套利,企业从银行贷款和债券市场获得的资金以其他形式(如信托、委托贷款)被转贷,导致社会融资规模的重复计算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率被高估。第三,一些企业和地方平台需要靠借新还旧贷款的利息,使社会融资规模的对实体经济提供的“净增”融资规模被高估。
最近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就是李克强总理说的要“激活货币信贷存量”的原因。在给定货币增长率的条件下,流动速度下降会导致经济增长率下滑、就业压力的增加。问题是为什么货币流通速度下降?我认为,在过去十个月内(到六月中旬为止),主要是由于实体经济(包括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不足,而实体经济信心不足的背后的具体原因至少有以下几个:许多企业认为融资成本过高(用一年期名义基准贷款利率减同比PPI增速计算的实际贷款利率接近9%,中小企业的实际贷款利率更高),投资回报难以超过融资成本,所以即使有钱也没有兴趣投资;出口企业抱怨汇率升值太快,导致利润空间下降;PPI持续通缩,导致对利润预期的下降,投资意愿和保持存货的意愿下降;一些投资者认为政府似乎在今年和明年可以接受6-7%的GDP增长,而按统计显示的规律, 历史上7%的GDP增长一般伴随着利润的大幅度下降,因此他(她)们更不愿意投资;政策预期的不稳定。比如,房地产政策多变,导致许多开发商有钱也不敢投资。
最近出现的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紧张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会进一步加剧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囤积流动性的倾向,加剧货币流通速度的继续下降和更严重的货币空转问题。理由如下:对银行来说,由于担心流动性紧张可能是持续和不断出现的风险,就会倾向于更多地将资金投放在流动性高的资产类别,以防突发性的流动性短缺;
对企业来说,由于流动性紧张,会导致其预期今后获得融资和再融资的难度增加,从而抑制其启动实体经济项目的意愿。但也可能使实体经济的贷款需求因此下降;由于流动性紧张, 一些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明显上升,进一步加大了一些金融机构在这些产品上套利的动机;由于流动性紧张,已经有一些金融机构和企业发行债券的计划被取消,债券市场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数量可能进一步下降;许多人已经开始预期,在流动性紧张导致的心理影响之下,银行今后的新增贷款可能会萎缩。这种预期又会导致对企业订单增长的更悲观的预期。这些预期反过来会加剧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
有观点认为,现在货币的存量很大,因此货币政策应该紧一些,同时应该激活货币存量,这样就能用较小的货币增量拉动经济增长。也有观点认为,企业和金融机构过度追求套利,大量将资金“空转”,所以应通过推高银行间利率来惩罚这些机构,才能迫使其将资金回归到实体经济,才能“激活”货币存量。
我不认同这两种观点。我认为,在目前的条件下,货币从紧,不但不能激活货币存量,反而会因为打击信心而使货币流通速度继续下降,最终将迫使央行发更多的货币来保经济增长,所以其效果将会事与愿违。另外, 流动性紧张不但不能激活货币存量, 反而会使企业和银行更加倾向于囤积流动性,进一步降低货币流通速度,进一步弱化货币推动实体经济的增长能力。
我的观点是,应该让货币条件适当松一些,才能提升信心,提高货币流通速度,从而激活货币存量。一旦流通速度提高了,今后就可以用更小的货币增量来支持同样的经济增长。换句话说,现在松一点,才能提高货币流通速度,从而控制住以后的货币总量。这是“退一步,进两步”的策略。
相反,实证经验表明,如果货币过紧,导致经济增长持续减速,货币流通速度一般是只会下降,而不会提高的。换句话说,货币存量在经济下滑的过程中是“激不活的”。
当前的经济环境要求适度松动货币条件,并为此提供了空间:首先, 目前实体经济继续呈下行趋势;第二,实体经济实际获得的资金的增长率显著低于社会融资规模所显示的增长; 第三,当前PPI处于通缩状态,CPI通胀也明显低于预期目标。
具体的政策建议有:建议央行明确表达稳定银行间利率的承诺,以重建银行和企业的信心。首先,应表明“在近期将使用多种政策工具使银行间利率恢复正常水平”的明确态度。这种表态可能是“无成本”释放流动性的重要沟通工具。由于商业银行获得了“流动性紧张一定会很快结束”的信心,就不会倾向于囤积流动性。如果央行表态仍无明显效果,就应该通过透明渠道尽快对银行间市场注入流动性。启动下一步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扩大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允许银行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弱化对社会融资规模的关注度,适当提高下半年的新增贷款。今年下半年,有必要将原来预期的新增银行贷款规模增加3000-5000亿。下半年应避免实际有效汇率的继续大幅升值。避免通缩预期。应该通过适度松动货币条件,避免加剧通缩和增长下行预期的官方表态,增加稳增长的表态力度来支持实体经济的信心。分清体制改革和周期性管理的不同作用。许多体制性改革,如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更多的领域,将有助于提升中长期(2-5年内)的经济增长潜力。但是,这些措施很难在几个季度内产生实质性的效果,尤其是在投资者信心不足的阶段。所以,短期内不应该过度寄希望于“改革”来稳定增长,否则会延误逆周期宏观调控的时机。
相关报道


- 马航总裁:不会因客机失联停飞波音777机队
- 见死不救?澳政府拒绝澳航30亿澳元贷款请求
- 黄硕:业界可共享打车软件这张大饼
- 美媒:中国反腐令高档白酒消费回归理性
- 俄罗斯欲起草法案应对制裁:没收欧美在俄资产


- 马来西亚称持失窃护照登失联客机乘客不是亚裔
- 以色列展示缴获“伊朗军火船”走私武器
- 美国“伊利湖”号巡洋舰访问韩国 准备参与联合军演
- 祈福、搜救、调查 马航客机失联进入第四天
- 日本大地震三周年 媒体“全副武装”参观福岛核电站


- 马来西亚称持失窃护照登失联客机乘客不是亚裔
- 以色列展示缴获“伊朗军火船”走私武器
- 美国“伊利湖”号巡洋舰访问韩国 准备参与联合军演
- 祈福、搜救、调查 马航客机失联进入第四天
- 日本大地震三周年 媒体“全副武装”参观福岛核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