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因素促中药板块崛起 后市机会来自三主线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节后首日中药板块大幅上涨主要有两大因素影响。首先是来自政策面的利好,9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出席了在京召开的《中药材保护与发展规划(2014年-2020年)》(审议稿)专家论证会,并就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朱宏任强调指出,《中药材保护与发展规划(2014年-2020年)》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中医药局共同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林业局、中国保监会等部门参与编制的规划,已列入国务院2014年专项规划审批计划,必须全力以赴做好工作,按照专家评审意见,抓紧修改完善规划,尽快上报国务院,并在规划正式发布以后,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制定分工方案,确保规划落到实处。
其次是随着沪港通临近,A股中的中药板块相对于港股市场具有一定的稀缺性,故受到资金的追捧。
从行业基本面看,中药材作为中成药的原料来源,其近年整体价格大幅上涨。据统计,2009年以来,整个中药材价格指数从1000点左右上涨到2011年5月份的近3000点,随后回落至2200点附近获得支撑,但此后又缓慢上涨到目前的2510点一线附近。
对此,长江证券(行情,问诊)表示,中药材价格之所以能够不断上涨,可以从需求、供给、事件催化方面分析。首先是中药的需求旺盛。从实际的中成药和中药饮片销售收入增速来看,近年来基本都维持在20%-40%,远远快于医药行业整体增速15%-20%。随着国内国外对中药药用及保健功能逐步认识和了解,中药材需求未来仍将维持增长。这是支撑中药材价格整体向上的主要因素。
其次是药材种植面积萎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02年中药材种植面积为740万亩,随后逐年递减,2008年我国北方药材种植面积下降到了100万亩左右。
最后是疫情、灾害等事件因素引发。一些偶发事件也会推动中药材价格上涨。例如,2010年上半年的云南大旱造成三七(80头)价格从90元/千克一路上扬,最高价格突破1000元/千克(2013年7月份价格)。2011年后,少数品种的价格上涨带动其他药材价格补涨,造成药材价格普涨。目前药材价格尽管较2011年高点有所回落,但整体仍处于高位。
在个股布局方面,上海证券表示,从三条投资主线出发,关注:1.品牌中成药企业,比如佛慈制药、以岭药业(行情,问诊);2.受益低价药目录的普药生产企业,比如东北制药(行情,问诊);3.医疗服务企业,如金陵药业(行情,问诊)。
益盛药业:药品逐步分化,参业布局加速
益盛药业 002566
研究机构:中航证券 分析师:赵浩然 撰写日期:2014-08-21
事件回顾:
公司2014年中期报告披露: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1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为8.9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4882.1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07%(扣非后约为4119.06万元,同比下滑6.69%);基本每股收益为0.15元。
投资要点:
药品逐步分化,核心品种稳定:今年上半年公司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0亿元,同比增加8.64%,其中医药行业营业收入3.3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55%,保健品及其他行业营业收入274.59万元,同比下滑46.33%,由此可见,医药行业依旧是公司当前的核心业务,短期内难以发生改变;虽然医药行业整体增长趋势良好,但是具体品种却分化趋势明显,清开灵、生脉注射剂受当前基药招标进展缓慢、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上半年收入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尤其是清开灵注射液报告期内收入仅为0.55亿元,同比下滑26.25%,同期在公司学术推广力度加大的带动下,拳头产品振源胶囊、心悦胶囊销售持续稳步上升,1-6月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28、0.20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了26.94%和27.08%,显示出了较好的市场潜力;
盈利能力提高,费用增加明显: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约为74.55%,较去年同期增加2.78个百分点,盈利能力的提高主要源于高毛利拳头品种业务占比提高、单品毛利率上升两个方面,但是公司当期盈利能力提高并未带来业绩的快速增长,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增加明显,带动期间费用率同比增加5.16%,侵蚀了当期利润,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增加15.24%,公司解释为销售增加及市场开拓投入所致,在项目明细中可以清楚的看到,销售费用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市场开发及服务费、职工薪酬两个科目增长,我们认为这是公司加大市场开拓的正常现象,预计随着其未来销售规模扩大,该项费用存在一定的改善空间;
人参行情延续,存货持续增加:在此前的报告中,我们分析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在供需失衡的现象依旧较为严重,国内人参价格仍有望持续高位运行,中药材天地网统计数据显示,今年07月红参(小抄)价格约为370元/kg,较年初上涨接近6%,与此同时,公司存货量也在持续增加,截止到2季末,公司存货约为7.20亿元,较期初增加2.43亿元,公司解释为采购红参及红参种植增加所致,其中原材料约为4.71亿元,增加1.82亿元,我们认为在当前人参行情持续高涨的情况下,高存货无疑将利于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依托种植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公司作为国内“非林地栽参”的先行者,依托种植规模优势,不断延伸人参产业链,上半年公司持续推进“非林地栽参”扩建项目建设,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做好田间管理和防病、妨害工作,生产基地通过了国家GAP检查,利用现有厂房建成的人参饮片加工车间通过GMP认证,人参食品在原有已审批品种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新品的研发工作,同时还投资设立吉林省益盛汉参化妆品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人参系列化妆品的开发。
定增收购皇封,加速产业布局:公司在6月底公布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方案,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长白山(行情,问诊)皇封参业有限公司100%的股权,皇封参业在人参饮片、人参食品、人参保健品以及人参化妆品、人参发酵品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投入,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能力,终端方面在北京、长春、抚松等地拥有5家直营店,我们认为,公司具有较好的品牌优势,但是在人参下游产品储备、市场渠道开拓上劣势明显,收购完成后,公司能够快速切入人参下游产业领域,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同时借助皇封现有市场渠道,加快市场开拓进程。
投资评级:
根据公司中期报告以及前期股本变动情况,在不考虑未来增发收购影响的前提下,我们暂调整公司14-16年EPS分别为0.30/0.34/0.42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56、48、39倍;我们认为随着公司营销能力提升,核心品种有望保持稳定增资趋势,公司人参种植优势明显,并逐步向产业下游延伸,随着人参饮片以及下游产品投向市场,将成为驱动其未来增长的核心因素,公司近期通过增发收购加快产业布局,形成优势互补局面,因此维持公司的“买入”评级。
投资风险:
上游种植风险;产品降价风险;品牌塑造风险;并购管理风险。
香雪制药:业绩符合预期,饮片高速增长
香雪制药 300147
研究机构:国信证券 分析师:张其立,贺平鸽 撰写日期:2014-08-27
上半年扣非后净利润增速72%,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2014 年1~6 月公司主营收入7.46 亿,同比增长64.7%;营业利润1.03 亿,同比增长69.6%,实现扣非后净利润0.86 亿元,同比增长71.8%,对应EPS 为0.23 元,业绩符合预期。二季度单季度主营收入3.91 亿,同比增长56.7%;营业利润0.60 亿,同比增长71.8%,净利润0.54 亿元,同比增长58.9%。
抗病毒口服液上半年报表收入增速7%,橘红系列增速41%
上半年药品(不包括饮片)收入4.1 亿元,同比增速约20%,我们预计全年增速25%-30%:①抗病毒口服液上半年实现报表收入2.22 亿元,同比增长7%,毛利率54.7%,同比下滑3.8 pp,考虑到连锁药店18 支装替换12 支装,终端提价、中药材降价,全年收入预计接近20%,毛利率同比有所提升;②橘红系列上半年实现收入0.84 亿元,同比增长41%,毛利率61.1%,全年看增速有望维持;③小儿化食口服液上半年收超0.2 亿元,全年有望近0.5 亿元。
饮片业务形成重要增长极,直销高速增长
①中药饮片上半年收入1.75 亿元,沪谯药业上半年净利润0.36 亿元,贡献上市公司净利润0.25 亿元,下半年公司自产的连翘、人参将投放市场,沪谯药业预计全年增速30%以上,饮片业务将成为公司重要增长极;②直销上半年收入0.2 亿元,同比增速216%,全年看增速有望维持。
风险提示
抗病毒口服液提价、更换包装影响终端销售的风险,基药招标推进缓慢影响小儿化食放量的风险,收购企业难以有效整合的风险。
公司业务梯队明晰,维持“推荐”评级
公司短中长期业务布局完善,原有药品业务保持近30%的收入增长,“抗病毒+橘红+小儿化食”形成良好的梯队;公司2013 年进军饮片业务后沪谯药业整合顺利,已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一极;中长期看直销、细胞免疫治疗等业务空间广阔。不考虑配股影响,我们预计公司14-16 年EPS 0.54/0.73/0.96 元,同比增长73%/36%/32%。目前股价20.38 元,对应PE 38/28/21x。公司未来几年均有望维持高增长,维持“推荐”评级,一年期合理估值25.55~29.20 元(15PE35~40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