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鹤岗市转型,工农区先行,“文化+”强劲驱动

滕惠英 绍兵 2015-11-25 17:10:02
鹤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处在黑龙江、松花江、“两江一岭”围城的金三角区域,与俄罗斯一江之隔,有235km边境线,因“鹤立高岗”而得名。
鹤岗市交通便捷。鹤伊、鹤佳、鹤萝三条出口公路全部是高等级路面,到哈尔滨只需4个小时,到萝北口岸只需1个小时,到佳木斯机场不足1个小时。铁路运输可以直达哈尔滨、北京等城市。黑龙江黄金水道可行驶5000吨级船舶,能以较近的距离,较低的运价进入日本海,实现对日本、韩国的江海联合运输。
鹤岗市自然资源丰富。煤炭、石墨、粮食、木材等资源富集,水产,山产品资源丰沛,大界江、大冰雪、大森林、大湿地、大农业、大矿山等原生态旅游资源与人文资源齐聚。历史上,鹤岗是黑水女真的故乡,是满洲皇族部落的重要活动区,是清金文化的重要聚集地。抗日战争爆发后,鹤岗是东北抗联的主要活动区之一,更是抗联与前苏联联系的重要通道。鹤岗也是全国解放最早的城市之一,是新中国医学和电影的摇篮,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和长春电影制片厂(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前身就诞生在鹤岗。
近年,鹤岗市抢抓机遇,被列入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以及正在推进的“蒙东沿边经济开放带”等国家战略。
工农区虽已取得显著成绩,但发展仍然困难重重!
工农区是鹤岗市中心城区,是鹤岗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非公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区域,是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社区医疗示范区、省级文明城区、省级卫生先进区和省级平安区。
由于体制机制和产业结构等个性方面的问题,工农区的发展和东北其他地方一样,困难重重,脱困转型压力巨大。面对新常态,如何实现解困发展,如何比肩先进区,实现资源要素发挥最大效率、最大效益?工农区区长孙平同志在研究国际和国内众多资源城市的转型发展经验,并结合鹤岗实情,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化+”概念与方法。孙平向记者介绍:所谓“文化+”就是以文化为牵动,并作为核心元素,主动脉,神经网而实施的一种跨业态的链接与融合,形成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实现形态和发展模式。
从广义说就是通过发挥文化的融合、引领、传承、提升等晶核与粘性功能,全面塑造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灵魂支柱与价值取向,促进经济社会在各领域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实现国家和民族的联动式、融合式、吸附式发展,实现民族文化的全新整合、植入与复兴。
从狭义上讲,就是以文化作为主动脉,将文化创意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文化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各领域、各环节、各层次,发挥其整合拉动作用,带动创意增加、设计的提升、制造的文化感、产品的丰富和消费的互动,从而实现内容、市场、资本和技术等关键要素在产业发展中的聚集、互动、融合和创新,实现文化在创意、创新、设计、制造、推广、营销、消费、使用等方面的全覆盖、全链接、全互动、实现对传统产业的全产业链、往复式的引领和提升,甚至颠覆。最终形成以文化为主动力,以共生、互助、线上、线下为特征,符合客观实际,适应不同状态、满足不同需求的产业发展新模式。
孙平认为,随着文化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和业态创新的齐头并进,业态融合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的优势已经显现,这就是突显的叠加效应提供了有力支撑。如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提出,以及电子信息、通信、软件、金融、物流、教育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文化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载体,为文化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平台。更为重要的是,推动中国经济的跨业态融合发展已成为中央决策层的共识,国家相继出台的《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政策,也为“文化+”的闪亮登场提供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对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文化+”:文化融入经济和产业带动整体转型提升
为加快推动鹤岗市文化产业发展,实现城市转型发展,工农区基于国际和国内众多资源城市的转型发展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工农区创造性提出了“文化+”的理念,提出以下转型发展思路:
一方面是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的融合,包括红色文化旅游项目、森林文化旅游项目,农业文化旅游项目、影视文化旅游项目,以及相对应的文化艺术衍生品设计、生产、销售;另一方面促进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提升产业附加值,推动其他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文化创意和科技与金融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支撑和带动引领作用,大力拓展文化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通过“文化+”引领,发挥文化融入经济发展中的产生的溢出效应,带动传统产业和城市的整体转型提升。
孙平具体指明了鹤岗市工农区“文化+”转型发展模式的主要实施路径:
一、红色路径。工农区着力推进以“抗联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全景化展现东北抗联在14年对日作战中发展坎坷与丰功伟绩。以通感式的打造手法,并有效植入声光电技术来打造集纪念馆、抗联英雄大道、著名战斗,著名人物、训练、生活和学习场景,实现观赏性、知识性、参与性和娱乐性。让当代人在参与中、体验中大力弘扬抗联文化。与此同时,积极策划创意以抗联文化为主题的影视剧、音乐剧、工艺美术品等系列衍生文化艺术产品,最终实现,内容生产与销售的全产业链式的“东北抗联文化旅游综合体,”引领林业、农业、民俗、冰雪、工艺美术、城市休闲娱乐,城市环境美化最终实现产业和城市品牌形象全方面发展。
二、生态路径。以国家“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和“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大界江、大冰雪、大湿地、大森林、大石林、大农业、大矿山等原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加快引进、开发、建设综合性特色文化体验类项目,构建以“鹤文化”为特征的文化产业特色载体,促进生态资源与文化、旅游、农业、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引领区域社会和谐发展。
三、载体路径。以传承历史印记入手,发挥鹤岗作为新中国电影摇篮的独有优势,引进知名演艺经纪和优质影视创作发行机构,鼓励各类主题鲜明的影视作品创作与发行,辟建影视基地和影视博物馆及演艺培训机构。推动“文化+”影视的链式发展,打造全新的影视文化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极,全面增强鹤岗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鹤岗成为全世界华人,特别是全世界从事光影艺术的华人朝圣之地。
四、社区路径。高手在民间。工农区将积极挖掘民间百姓的聪明才智,寻找领头人,利用“文化+”理念来创意设计不同门类的文化艺术产品(比如钢笔画村、麦秸画社区),以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把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以此增加居民收入,丰富百姓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久将来,在鹤岗工农区也会出现若干个类似于北京“葫芦村”、深圳“油画村”、河北“音乐小镇”这种门类型文化产业社区示范点。

鹤岗市转型,工农区先行,“文化+”强劲驱动

五、平台路径。工农区积极引进与搭建服务系统和交易空间,创造广泛的交易和合作机会与增值效应,形成新的、良好的、有效的互动增值的文化产业生态,使众多分散的资源,实现关联集聚。主要将着力推动大东北风民族艺术群落国家示范基地、中蒙俄经济走廊文化金融交易中心、国际石墨文化产业特色示范基地、区域版权交易示范基地等项目落户工农区,进而带动“文化+”产业模式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另外,也将在打造小微型文化企业发展平台、文化产品交易中心、黑龙江流域文明展示基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和电子商务产业跨区域互动发展等方面寻求合作与支持。
孙平区长最后说:“30年前东北也是发达地区,现如今我们落后了,那么别的地方能行,东北也必须行,要奋起直追。因为,东北人的血液里仍然流淌着‘闯关东’敢闯善创的基因”。
鹤岗市工农区“文化+”发展模式必将助力全区,以及整个鹤岗市的转型发展,能为适应新常态、助力新常态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也将会给全国所有的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以全新的启示与鼓舞。(作者:滕惠英 绍兵)
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潍坊舰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571名中国公民撤离也门
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潍坊舰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571名中国公民撤离也门
假装在英国 从影视剧中的英伦关键词感受英伦风 谢耳朵将在莱纳德婚礼上搅局 盘点美剧婚礼上的麻烦事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新闻热搜榜

      李克强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并访问马来西亚

      详细>>

      世界机器人大会

      详细>>
         
      •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联系我们

      电话:010-84883646 E-mail:wangsn@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