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校探路:北京投2.4亿建15所同一法人一体化管理学校
北京投入2.4亿元,重点建设15所同一法人、一体化管理学校,促优质资源共享
城乡一体校在探路(走转改·一线调查)
资料照片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在进行教师培训。
核心阅读
2012年起,北京市教委实施城乡新区一体化学校建设工程,在入学矛盾和需求集中的地区建设一批优质中小学校,投入约2.4亿元重点建设15所学校。今年,北京市将再建30所城乡一体化学校,每对学校“同一法人、一体化管理”,由名校输出教师,两校间统一教研,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从以往的“牵手互助”上升为现在的“同一法人、一体化管理”,政策的改变将带来怎样不同的效果?推进教育均衡,一体化办学在实践中还遇到何种困难?记者一探究竟。
要上“名牌”学校怎么办?对于北京的老百姓来说,以前提及这个问题,答案多是“托人、找关系、花钱”,可现在许多人的答案变了,“咱家门口就有了‘名牌’学校”。
从“牵手”到“同一法人”:提升的不仅是责任心
说起通过“教育优质校”帮扶“教育薄弱校”来促进教育均衡,很多地区都探索了多种办法,如开展学区化建设、优质校与薄弱校结成联盟,资源共享、互帮互助;促进教师流动,教学研讨、交流培训;一些地区还探索“一长执两校”,要求名校校长同时担任薄弱校的“名誉校长”,进行“输血式”帮助。
尽管这些措施取得了不小成效,可还是会有名校依然是名校、薄弱校依然是薄弱校的疏离之感,即便“一长执两校”,也总是令外界担心,校长还是会有里外之分、亲疏之别。呼唤校际之间更深入地贯通,成为公众的期望。2012年起北京教委实践的“城乡一体化学校建设”要求一体化学校“同一法人、一体化管理”,让优质校和薄弱校真正成为一个法人统一管理下的一所学校。此举,被教育系统内部誉为“动真格”了。
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这是一所建立仅仅一年半的全新的一体化学校,由资源输出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与北京市昌平区教委合作创建。该校同资源输出校之间,实现了师资配备的资源共享、教学管理的完全统一,更实现了一个法人校长和一套管理体系。
“以往优质校带动薄弱校,往往采用手拉手或者名校办分校的方式,薄弱校的老师和学生都是原生态的,没有真正实现资源融通。”育新学校校长张金成说,“这次不同,一个法人,意味着从招生到师资,再到学校的财务和管理,全都是校长负责。不仅大大提升了校长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也在管理体制上给予两所学校彻底融合的可能。”


- 马航总裁:不会因客机失联停飞波音777机队
- 见死不救?澳政府拒绝澳航30亿澳元贷款请求
- 黄硕:业界可共享打车软件这张大饼
- 美媒:中国反腐令高档白酒消费回归理性
- 俄罗斯欲起草法案应对制裁:没收欧美在俄资产


- 马来西亚称持失窃护照登失联客机乘客不是亚裔
- 以色列展示缴获“伊朗军火船”走私武器
- 美国“伊利湖”号巡洋舰访问韩国 准备参与联合军演
- 祈福、搜救、调查 马航客机失联进入第四天
- 日本大地震三周年 媒体“全副武装”参观福岛核电站


- 马来西亚称持失窃护照登失联客机乘客不是亚裔
- 以色列展示缴获“伊朗军火船”走私武器
- 美国“伊利湖”号巡洋舰访问韩国 准备参与联合军演
- 祈福、搜救、调查 马航客机失联进入第四天
- 日本大地震三周年 媒体“全副武装”参观福岛核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