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缺乏“软性”沟通经验
7月16日,据明思力集团对来自美国、英国和法国的160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显示,其中有58%的人认为所在公司被中国企业收购是一种威胁,会引起他们对工作环境、管理方式和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担心;只有15%的受访者将此看作一个潜在机遇。
近期,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的案子再次引发人们对于跨国并购案价格的热议。尽管中国企业收购欧美企业的步伐加速,并在应对跨国并购中的财经和法律挑战方面也日渐成熟,但在通过沟通和“软实力”全面挖掘并购的潜在价值方面,中国企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一个事实是,目前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经常面临高额溢价,不少业内人士估计这部分价格通常会高出正常价格的15%-20%。而且即使出价最高,也不能保证一定会成功:例如在2011年,光明食品抛出最高竞标价收购优诺却仍落败。
明思力集团提出,尽管很多国家都积极吸引中国资本,但并不影响他们同时对中国企业“入侵”产生抵触情绪。事实上,外国的公众和很大一部分政客仍然担心本国经济“会被东方巨龙吞并”。此外,政客们也常想利用限制中国并购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中国企业的品牌声誉问题。明思力集团称,由于大部分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寂寂无名,人们对未知的恐惧会导致社会阻力。
此外,和其他跨国公司相比,中国企业常被诟病“不透明”。近期“浑水公司”相继曝光了某些中国企业在财务披露中的违规行为,对中国企业的整体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明思力报告指出,在大多数的案例中,竞标企业本可以制定更有效的收购计划和执行策略,其中缺乏“软性”的沟通经验被业内人士看做是并购交易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该机构提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应该做如下工作,以期顺利地完成计划。首先,理解交易的“危”与“机”,分析整体环境。其次,撰写一套全面的主旨信息,帮助沟通解决质疑,高效应对危机。第三,提早锁定并接触利益相关方,赢得意见领袖的认可和决策者的支持,并与所有可能左右最终结果的相关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最后,展示企业的“人性”特色,并充分阐述并购后的发展愿景及协同效应下的联合优势。
相关报道
- 马航总裁:不会因客机失联停飞波音777机队
- 见死不救?澳政府拒绝澳航30亿澳元贷款请求
- 黄硕:业界可共享打车软件这张大饼
- 美媒:中国反腐令高档白酒消费回归理性
- 俄罗斯欲起草法案应对制裁:没收欧美在俄资产
- 马来西亚称持失窃护照登失联客机乘客不是亚裔
- 以色列展示缴获“伊朗军火船”走私武器
- 美国“伊利湖”号巡洋舰访问韩国 准备参与联合军演
- 祈福、搜救、调查 马航客机失联进入第四天
- 日本大地震三周年 媒体“全副武装”参观福岛核电站
- 马来西亚称持失窃护照登失联客机乘客不是亚裔
- 以色列展示缴获“伊朗军火船”走私武器
- 美国“伊利湖”号巡洋舰访问韩国 准备参与联合军演
- 祈福、搜救、调查 马航客机失联进入第四天
- 日本大地震三周年 媒体“全副武装”参观福岛核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