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首页  >  财经   >  金融·投资

银行,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

随着银行业市场化进程深入,银行倒闭将不可避免。监管当局对此也有所准备,比如银行破产条例的起草、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风险自担的民营银行和生前遗嘱的制度安排等。在这些制度设计过程中,考察美国银行业倒闭的教训和制度设计,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和借鉴。

成为百年老店是企业投资人的追求,作为特殊企业的银行,不仅投资人追求基业长青,而且它的客户、监管者也有同样期许。因为银行的存续关乎投资者的利益、客户生存的经济依靠、社会的稳定,这也是银行有别于其他类型企业的关键所在。

但是,客观世界并非都能事随人愿,银行倒闭也在所难免。在银行多于米铺的美国,既有存续230年的银行,也有存续一百多年、几十年、甚至十几年后倒闭的银行。

“现在我们看到华尔街简直成了各式各样裸泳者的海滩。”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股神巴菲特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有线电视台(CNBC)采访时说。

谚语云:潮水退时方知谁在裸泳。也就是说,在涨潮时,大家好像都一样,裸泳的缺陷被高涨的潮水所掩盖;而到了退潮的时节,由于没有潮水的遮掩,裸泳的缺陷自然暴露无遗。这一谚语用在银行业身上也很恰当。

自从1862年,美国国会创制了“绿票子”作为由联邦政府发行的全国统一流通的法定货币,以取代由1600家州银行发行的作为流通货币的约72000种银行本票以来,美国发生大的经济危机若干次,而经济危机发生期正是银行批量倒闭的高发期。

事实上,银行既是经济危机的受害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经济危机的肇事者。当然,金融危机时期倒闭的银行并不只是那些自身经营不善的银行,也有一些因“恐慌症”蔓延而遭受株连的无辜银行。

近代首场金融危机的引爆者——信托公司

如果不研究美国金融危机历史的话,谁也不会想到美国近代首场金融危机竟然是由信托公司引爆。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纪之交,信托公司作为规避施加在商业银行业务之上的管制和限制的工具,变得非常普遍。但是,这种不受约束的金融工具其实很脆弱。

1907年10月22日,拥有超过6000万美元存款的纽约第三大信托公司——尼克博克信托公司因其控股股东进行铜交易时发生巨亏,从而引发存款人的恐慌挤兑,不得不宣布倒闭,由此触发了美国近代第一场金融危机。

银行,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

1907年银行危机

时任美国参议员的纳尔逊•奥德里奇对当时的情景曾经这样描述,“对于国家的绝大多数人来说,袭击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突然到来。我们大多数的银行机构处于相当良好的状态之中,每项业务欣欣向荣,人力满员雇用,而且薪水令人满意,每个业界都兴旺繁荣,我们的人民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突然,整个国家的银行延缓支付。”

此时,即使是声誉最好的银行门外,焦急的存款人也带着椅子和食品,不分昼夜地排起长队,甚至代人排队都成了一种赚外快的临时职业。

如果银行挤兑进一步恶化,整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将面临崩溃的巨大危机,而美国政府在处理这场危机过程中却显得无能为力。由于没有中央银行,联邦政府无法增加货币供应量,无力向濒临破产的重要公司提供资金支持。事实上,私营业界挽救了自身,拯救行动由老摩根领导。

他先是召集各主要商业银行的总裁,借给证券交易所2500万美元,其后又通过其他途径为证券交易所筹集了1000万美元,稳定了股市。其间还筹集了数千万美元援助濒临破产的信托公司。

为加强现金流通,以摩根为首的纽约银行三巨头还下令发行1亿美元的票据交换所证明。在摩根的积极运作下,欧洲银行家们也加入了拯救行列,成百万美元的黄金开始从欧洲运往纽约,使资金短缺的局面得以缓解。

后来,人们称老摩根为阻止了恐慌的“一人联邦储备银行”。也正是这场金融危机,促成了美国中央银行——美联储的诞生。

杰基尔岛,位于佐治亚州,是马克•吐温描写的“镀金时代”美国富豪最喜爱的度假胜地,1911年1月,岛上一家富翁俱乐部正在举行一个日后影响美国乃至全球金融走向的十分重要的秘密私人会议,出席会议的都是一些举足轻重的银行家。

为了掩人耳目,与会者化妆成猎鸭者,乘坐私人有轨车到达会场。与会者商议,需要一个联邦银行体系在困难时期向私人银行提供流通资金,但是银行家们并不接受一个被联邦政府控制的中央银行,他们建议建立一个由私人银行家所拥有的更分散的储备系统(这就是美联储的股份为什么不是政府持有而是由私营银行持有的缘由)。

会议最终形成了联邦储备法案的草案稿,参议员奥尔德里奇把杰基尔岛的草案略加修改,就提交给了国会货币委员会,后世称此为《联邦储备法案》。该法案于1913年12月通过,1914年11月宣告美联储诞生。

大萧条年代的肇事者——股票市场

1927~1929年,美国经济显得异常繁荣,股市的交易额在短短的两年时间翻了一番,10%的保证金交易让人们痴迷、疯狂,股市上既有百万富翁,也有收入低微的穷人,他们每天兴奋地涌入拥挤的证券交易室,两眼紧盯股票行情报表上魔幻般变化的“财富数字”,所有人都希望一夜暴富,美梦成真,狂热的股市如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

然而,美梦尚未成真,噩梦突然降临。1929年9月26日,为制止黄金外流和保护英镑在国际汇兑中的地位,英格兰银行将再贴现率和银行利率提高了 6.5%;30日,伦敦又从纽约撤资数亿美元,从而诱发美国股市大幅下跌。10月24日,纽约证券市场突然崩盘,股票价格下降得连场内的自动行情收录机都赶不上!

接下来的两三天里,众财团和总统纷纷为救市出招。28日,也就是总统胡佛发表文告的第三天,股市再次惨跌;29日,美国股市又一次出现大幅崩盘。

此后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竟高达100亿美元!到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40%以上,证券持有人的损失高达260亿美元,成千上万普通美国人辛劳一生的血汗钱化为乌有。

股市崩盘殃及银行。1930年的前十个月,总计有744家银行倒闭;而后两个月又有超过600家银行倒闭。到1932年,美国每四个银行就有一家倒闭。整个大萧条时期有超过9000家银行倒闭。

银行,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

大萧条时期

好莱坞著名导演弗兰克•卡普拉在电影《风云人物》再现了当时的场景:存款人在银行大门口排起长队,提取他们的存款。银行手头没有足够的现金满足需求,因为存款已经被银行放贷了。

面对市场无法抑制的挤兑银行潮,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上任伊始,即于1933年3月6日宣布全国性银行歇业,暂停银行存款的破坏性外流。

正是这场史无前例的金融灾难,促成了联邦存款保险制度的诞生,以及长达50年的存款利率管制。也正是从那个时期起,美国开始实施长达66年的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分业,当时显赫一时的摩根财团被迫一分为二,拆分成从事商业银行的摩根银行和从事投资银行的摩根士丹利。

金融脱媒的制造者——货币基金

上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使美国国内通货膨胀开始上扬,而美国1933年《银行法案》规定的利率最高限额阻碍了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贷款需求超过了银行可以贷出的资金数额,出现了“信贷短缺危机”。钱去哪了?

银行,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首当其冲的吸金大户是货币市场基金。它们以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吸引投资者绕过银行,实现投资者与资金需求方和融资者的直接交易,这种金融脱媒趋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于短期货币市场融资工具,如可以支付利息的短期国库券的共同基金。

货币市场基金可以使人们的闲置资金获得当前的市场利率,而不是让它们躺在银行的支票账户上分文不得,或是在银行的储蓄账户上获得人为压低的利率。货币市场基金同样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即使它们没有从联邦存款保险保证中获得利益,但是由于它们主要投资于政府证券,几乎没有不能偿付的危险。

面对上扬的通货膨胀,1979年,美国政府试图通过限制货币供应增长,而不是稳定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结果利率变得愈发不稳定。通货膨胀的一个效应是,存款人从存款机构中提取它们的存款,并将资金投资于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由于利率管制,当时银行的最高利率为5.25%,储蓄机构的最高利率是5.5%;而1980年3月货币市场基金购买国库券的回报率则在14%到15% 之间。为了应对取款要求,一些银行和储蓄机构以高于市场利率借钱,或者以大折扣变卖资产。

到了1981年,绝大部分储蓄机构都在赔本。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在于储蓄机构的资产错配,储蓄机构吸收存款后,大部分资金都以固定利率用在了房地产长期按揭贷款,由于通货膨胀,存款人大量取出存款,而储蓄机构既不能从按揭贷款中撤资,也不能提高存量贷款的利率,因而赔本是必然的。1981年,有81家储蓄机构破产,到1982年又上升到250家。

在通货膨胀年代里存款机构所承受的灾难并不限于储蓄机构,银行同样不能幸免。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统计,从上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近40年的期间,多数年间倒闭银行的数量都不超过两位数,个别超过两位数的年份,倒闭银行业也未超过20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倒闭银行的数量从1980年的40家,逐年递增,到1989年达到了534家。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倒闭的银行不但耗尽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全部储备,而且还给其留下了70亿美元的负债。1984年,当时美国第七大银行大陆伊利诺伊银行(Continental Illinois Bank)被挤兑,摩根担保信托银行联合其他几家银行向其提供了45亿美元支持,试图重塑市场信心,但仍未止住挤兑浪潮。政府也不能任由它倒闭,这样的破产将至少牵连其他60家银行。

 

 

 
历史爱好者重现坦能堡战役恢宏场景 纪念一战爆发百年 印度一列火车与校车相撞 致12名儿童死亡
历史爱好者重现坦能堡战役恢宏场景 纪念一战爆发百年 印度一列火车与校车相撞 致12名儿童死亡
跳水神童汤姆-戴利写真大片 秀腹肌人鱼线 超模坎蒂丝海滩迷情写真 表情陶醉秀胴体
赛琳娜透视装低俗 品味负分的“三俗”明星 别再说《后会无期》土气 6大风格暗藏心机

新闻热搜榜

      2014年APEC峰会

      详细>>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

      详细>>
         
      •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联系我们

      电话:010-84883646 E-mail:wangsn@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