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早报:中国将取代美国成全球最大商旅市场
【延伸阅读】
英报:节俭运动压低中国12月通胀率
2014-01-09 17:31:09
参考消息网1月9日报道英报称,由于中国政府遏制官员铺张浪费之举意外地对宏观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2013年12月中国通货膨胀率有所降低。
英国《金融时报》1月9日报道称,在中国,食品价格是通胀最大的推动因素。每到年底,由于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会大规模宴请员工和客户,食品价格通常会强劲增长。然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任第一年就倡导了节俭新风尚,下令中国官员减少浪费。
报道称,有些人原以为“勒紧腰带”不久就会逐渐放宽,然而事实与此正相反,该政策执行力度不断加强。甚至民企也在2013年底大幅减少了聚餐计划。目前这一趋势仍在继续发酵,直逼1月底的中国春节。
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从11月份的3.0%降至2.5%,为7个月来新低,逆转了年底通胀率通常会出现的上升趋势。
通胀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2013年12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1%,低于11月的5.9%。剔除食品价格因素,通胀率从11月份的1.6%缓慢升高至12月的1.7%。
苏格兰皇家银行经济学家高路易(Louis Kuijs)表示:“如果我们计算一下数据,就会发现12月份食品价格走势与通常情形有很大不同。中国的节俭运动正在抑制相关需求,这肯定造成了影响。许多企业还没完全调整过来,因此一旦它们跟上新形势,通胀可能会遭遇进一步下行压力。”
2013年12月早些时候,中国政府加大了节俭运动的力度,规定公务招待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在中国春节到来前的未来3周里,公务支出减少的影响将更加明显。去年,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已降低了庆祝活动的规格,今年它们打算在这方面更加收敛。
一家中国智库——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的主任易鹏说:“厉行节约肯定会抑制消费,尤其是高档食品的消费。春节假期之前,物价将受到冲击。”
通胀率下降也指向了中国经济的整体疲软。去年12月,衡量产品出厂价格的指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4%,与11月情形一样,仍未跳出通缩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