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没有变”看中国GDP“超美”
原标题: 从“三个没有变”看中国GDP“超美”
中国的GDP(无论是按汇率计算还是按购买力平价计算)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并不值得过度关注。但是按人均计算的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要赶上发达国家,将是漫长和复杂的过程。
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挑战,不是经济规模和人均水平如何实现赶超并应对来自外部的制约,而是内部能否不断消化处理发展过程中产生和积累的问题
用购买力平价比较GDP总量没有太大意义
10月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2014年10月号《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2014年美国GDP将是17.416万亿美元,中国GDP将达17.632万亿美元。有人测算,中国GDP超过美国的时间节点是在10月10日。
早在4月29日,世界银行发布国际比较项目报告。报告显示,以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方法计算,2011年中国GDP为13.4959万亿美元,美国GDP为15.5338万亿美元。鉴于IMF预测,2011-2014年间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增长幅度分别是7.6%和2.4%,有人测算,中国经济规模超过美国的时间节点是在9月29日。
这里有一个关键概念——购买力平价。通常,一国GDP按照国内价格水平以本币计算,因此比较不同国家的GDP需要经过汇率换算。然而,由于各国实际汇率水平不一定都达到均衡水平而且变化无常,因此通过实际汇率换算进行比较可能错误估计不同国家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而以购买力平价汇率进行换算,则可以准确反映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差异。例如,一个汉堡在中国卖16元人民币,同一个汉堡在美国卖4美元,那么中国和美国的购买力平价汇率就是4比1。而人民币和美元的市场汇率价格则是大约6比1,因此,按照购买力平价汇率计算的中国经济规模会明显高于按市场汇率价格计算的结果。
从全球范围来看,采用购买力平价汇率对GDP进行比较的结果和使用市场汇率进行比较的结果常常有很大差距。使用购买力平价汇率计算一般会增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规模,因为商品和服务价格在这些国家往往较低。
因此,采用购买力平价方式来比较两国实际生活水平差距固然有一定合理性,但用来比较两国经济的实际规模则具有误导性。美国企业研究所经济学家德里克·西瑟斯认为,在任何时点、任何国家之间用购买力平价来比较GDP总量并没有太大意义。事实上,目前全球多数机构和研究人员均主要采用市场汇率来折算和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规模差别。
国人对所谓“世界第一”的冷静值得赞赏
世界银行和IMF的上述报告发布后,在中国经济规模超过美国的问题上,国际社会热议频频,而国内各方却表现出一致的冷静。
世界银行的国际比较项目报告发布后,英国《金融时报》5月4日发表社评,认为中国的经济奇迹继续“令人瞠目结舌”。社评称,这些变化意味着,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济主宰全球的时代几乎宣告结束。社评指出,中国巨龙正在腾飞,这是不可否认的。《经济学家》以“巨龙腾飞”为标题发文称,数据说明中国的经济比之前所想象的还要“大”。美国《时代》杂志刊文称,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寻求财富增长,成为最大经济体这一趋势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
针对IMF日前公布的比较数据,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10月8日在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举办的一场论坛上说,在经济增长质量上中国与美国还有很大差距。按实际汇率计算,美国2014年GDP为17.4万亿美元,而中国则为10.4万亿美元。他强调,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还需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
回想4年以前,中国GDP超过日本,国内媒体的报道和评论中,洋溢着一片喜悦气息。当时,不少人急切地预测中国经济规模何时超过美国。如今,世界经济规模第一的“高帽子”放到了面前,我们大多人却淡然处之。国家统计局曾明确表示,对世界银行的国际比较项目报告中有关中国的数据持保留意见。一些学者对世界银行的购买力平价统计方法提出质疑。甚至,有人认为世界银行和IMF的报告背后有阴谋。不管承认或者不承认“2014年中国GDP超过美国”,也不管人们的分析有多大的差异,这次国人在“世界经济规模第一”的“荣誉”面前没有表现曾经有过的兴奋和陶醉,是值得赞赏的。
“三个没有变”是认识中国现状的基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既是认识中国现状的基调,也是我们如何面对“世界经济规模第一”这顶帽子的指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大的势头,令人惊讶。但是,我们需要清醒地看到,就世界经济主导影响力和全球资源运用能力而言,中国与美国仍有很大差距。同样是今年4月世界银行发布的国际比较项目报告显示,中国的人均GDP(PPP)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4、在世界上名列第99位,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中国的GDP(无论是按汇率计算还是按购买力平价计算)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并不值得过度关注。但是按人均计算的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要赶上发达国家,将是漫长和复杂的过程。按IMF数据,2013年中国人均GDP(PPP)为11868美元,美国为53000美元。假设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的人均GDP(PPP)年均增长速度是6%,美国是3%,则中国人均水平赶上美国需要52年。
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挑战,不是经济规模和人均水平如何实现赶超并应对来自外部的制约,而是内部能否不断消化处理发展过程中产生和积累的问题。1993年邓小平就曾深刻指出:“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我们重温小平同志20多年前的预见,既感触良多,又进一步发现,今天值得思考的问题和空间已经大大超过20多年前可能的预见。
(作者为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