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曹远征:人民币如何“走出去”

财经国家新闻网曹远征 2015-06-16 08:34:30

站在“十三五”规划的新起点上,密集释放的多项政策,传递着人民币加速国际化的信号。

在当前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既是发展经济、实现内外兼修的现实需要,也是建立与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相配的国际货币身份的长远考虑。

在国际化过程中,人民币“走出去”的方式和途径是关键,并有必要就此作出更深入的讨论。

国际需求

人民币是中国的主权货币,人民币国际化是主权货币的国际化,是人民币开始广泛进入非居民资产负债表的过程,亦即成为国际货币的过程。

我们通常所说的国际货币,需要承担3种职能:第一是国际贸易的计价和结算工具;第二是因计价和结算产生头寸,为安排头寸成为投融资工具;第三是由于上述两者,使其成为一般支付手段,具有价值承担功能,从而成为储备货币。

现在来看,人民币正在渐进地依次承担上述国际货币的职能,目前已呈现出全职能的轮廓。根据我们统计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人民币跃居全球第五大国际支付货币,市场份额为2.17%;作为贸易融资货币,人民币已经在2013年跃居第二位,市场份额8.66%。

按照国际经验,国际货币一般具备3个条件:第一,主权货币的全面可兑换。尽管可兑换货币不一定会成为国际货币,但国际货币一定是可兑换货币。第二,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逆差是满足非居民资产负债表拥有主权货币的前提。尽管不需要国际收支全面逆差,但或在资本项下,或在经常项下,至少一个项下长期存在逆差。第三,有深度的金融市场:一旦主权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就意味着该国的货币政策亦是国际货币政策,承担提供国际流动性义务,这需要该国有完善的金融体系及金融市场等金融基础设施。

显然,目前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并不完全具备上述条件,它构成了对中国现行金融体制的挑战。为满足国际需求在这一特定阶段需要特殊安排,人民币国际化由此有别于传统路线。

如果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内条件不具备,那一定是有国际需求迫使人民币在国际使用。

人民币国际化缘起于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时。那时,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亚洲地区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但亚洲贸易定价货币都是用美元。美元出问题,带来了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这叫货币错配。

亚洲是经济发展最快地区,发展中所需资本大部分是短期资本,短期资本流动性大,亚洲金融危机就是由于资金流出的本币对外币大幅贬值引起的,把短期资本变成长期资本非常重要。这就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亚洲债券市场形成的背景,把它变成长期资本波动。这叫期限错配。

第三是结构错配,亚洲是储蓄率比较高的地区,但是亚洲的基础设施和金融机构能力、金融市场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这次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要试图改革这样的错配,最合理的办法就是本地货币国际化。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以国际需求为推动的。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大量的基础设施在亚洲兴建,大量投资流向到亚洲地区,自然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契机。

此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区域货币合作的要求日益强烈,以此来降低结算风险,促进本地区经济稳定和增长,推动区域经济金融一体化。与此同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其经济规模和近年贸易地位也使其本币具有了国际使用基础。

外贸深化

2008年 11月中国政府决定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广西、云南开展针对东盟10国和港澳地区的人民币跨境货物贸易结算业务。

2009年7月2日,《人民币跨境结算实施细则》公布,人民币跨境货物贸易结算正式展开。囿于中国的自身条件,起步是小规模,属于探索性的安排,只涉及5个沿海城市365家企业的货物贸易。

显然,这既是为应对金融危机,满足亚洲进而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是立足中国现实,并由此开启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试验性安排。

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都保持很高的增长率,人民币国际化应该随之深化。2010年1月1日,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一自由贸易区拥有19亿人口,近6万亿美元GDP和4.5万亿美元贸易额。根据自由贸易区协议,大陆与东盟6国90%的产品将实行零关税,2015年大陆与东盟另外4国将实现零关税,贸易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目前,中韩自由贸易区原则协议已经达成,中日自由贸易区协定也在紧张进行中,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已宣布要实现更紧密的经贸安排。此外,中国澳大利亚、中国瑞士的自贸区谈判也已展开,中国欧盟自贸区开始前期准备。

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贸易合作的密切化以及人民币国际使用的初步成功,人民币国际化开始加速。2010年扩展到20个省份,2011年所有的省份和企业都可以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与此同时,贸易结算不仅限于货物,扩展到服务贸易。结算地区也不仅限于亚洲,扩展到整个世界。

人民币国际化“始于贸易”但“不止于贸易”。这是因为随着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开放,因贸易在海外积累的人民币头寸如果没有良好的投资渠道,将削弱人民币使用的动力。如果人民币国际使用不能深化,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的范围就难以扩大,因此人民币的国际使用“不止于贸易”。

在贸易结算的基础上,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加强本地区的金融货币合作。2009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清迈协议,进一步强化了亚洲金融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五国也提出本币化进程,强调加强金融货币合作。为此,自2012年开始,中国逐步放开资本项目本币管制,鼓励境内外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直接投资。2014年又开始放开个人境内外人民币间接投资。

2014年,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化,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此基础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开始发起设立,以发展和完善亚洲金融体系,由此,人民币国际化呈渐进深化和加速发展的态势。

现在,人民币国际支付的区域不断扩展。根据SWIFT 的《人民币追踪报告》,截至2014年10月,人民币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总支付额从18个月前的6.2%上升至11.2%,近乎翻倍。

在161个与中国大陆和香港交易支付中,人民币已在50个国家超过了10%。

从2013年4月到2014年10月末,与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人民币交易支付中:德国增长了151%,加拿大增长了346%,马来西亚增长了48%,我们预计还会进一步增长。

资本项目

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形成是由于中国主要贸易对象,尤其是对东盟国家有常年逆差。人民币用于进口支付大于出口结算,无论上海方式还是港澳方式,人民币流出均大于流入,这构成离岸市场形成的基础。

与此同时,自2009年7月以来,上海方式和港澳方式的人民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均有进展,但港澳方式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并由此也造成人民币国际支付地域分布上的差异。中国大陆(在岸市场)处于下降态势,而香港和其他地区处于上升态势,并由此出现了人民币离岸中心。

2010年10月始至2014年12月末,在人民币国际支付的市场份额中,中国大陆从29%下降至3%,中国香港从68%上升至69%,其他地区从3%上升至28%——伦敦、新加坡、中国台湾、法兰克福和巴黎等正式成为人民币离岸市场。

香港模式可以概括为:人民币流出按现有机制多渠道流出,并通过经常项下多渠道流回;如果需要从资本项目下回流,则必须通过香港。

非居民持有人民币头寸,如同多余的流量,需要蓄积。蓄积以调节为要。径流可以多条,但蓄积调节只能一个闸门。依此,国际收支资本项下的管制就如同水库大坝,香港金融市场因大坝而成为人民币头寸的水库,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管局为闸门的管理人。

而由于人民币的蓄积,形成离岸人民币市场,“水越大越深,鱼越大”。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产品丰富化,交易频繁化,而香港良好的金融基础设施支持了这一市场的发展。

我们再来看上海。上海模式修筑了人民币在经常项下多途径流出入的渠道,从而使国际贸易商有了使用人民币的便利性,即贸易商有选择多种货币的权利,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但是由于资本项目的管制,上海方式不能实现资本项目下的回流。如果因贸易结算在海外积累的人民币头寸没有良好的投资渠道和场所,继续使用人民币的动力将大大削弱。上海方式贸易结算量远小于港澳方式的原因正在此。

尽管上海是人民币的本币中心,但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不高,金融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这特别明显地反映在固定收益市场上,在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上海在岸人民币市场的蓄积能力较弱。

根据IMF关于资本项目的定义,共有43个科目。就中国而言,大部分科目已经开放。目前具有实质性管制的科目仅有3个,并且都是涉及资本行为主体管制的,它们是:外商直接投资需要审批,境内对外投资也有限制;中国居民不得对外负债,对外负债有规模管理;中国资本市场不对外资开放,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需要特殊的管道安排。

资本项下开放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然选择。但是资本项下开放就意味着本币全面可兑换。而本币全面可兑换会招致国际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的冲击。国际短期资本频繁跨国流动极易引起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的不稳定。17年前,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例证。于是各国又倾向选择资本管制。

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似乎为分离资本项下开放和本币全面可兑换提供了条件。可考虑率先进行人民币在资本项下开放,进而考虑人民币在资本项下的可兑换。由此,将资本项下本币开放与本币可兑换分开处理,将降低操作的难度,从而可规划、可安排,人民币走向全面可兑换有了路线图。

抓住时机

人民币国际化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从基本面上看,较为扎实稳固。2015年中国经济将保持7%这一中高速增长率,在全球贸易的份额仍将稳步提升。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和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将为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人民币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资本账户的进一步放开,在岸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进一步提升,对离岸市场的辐射传导渠道更加丰富,将推动离岸市场的人民币资金更加广泛深入地融入境外实体经济循环。

人民币资本输出及“一带一路”建设将进一步激发境外的人民币需求。今后5年,中国将向全球采购10万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也将向海外投资5000亿美元。

大宗商品市场的持续调整可能成为人民币强化定价货币职能的良好契机。

中国是能源及原材料的重要消费国,与许多能源及原材料生产国在经济结构上高度互补,如果2015年大宗商品价格延续低迷的走势,有可能促进双方合作,促成人民币在黄金、石油及原材料大宗商品定价方面得到更广泛的使用。

我们更要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抓住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有利时间窗口,在统筹国内需求与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我认为,应该在建立相关管理制度的前提下,放宽境外机构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资格限制,逐步提高境内企业向境外提供人民币和外币信贷及融资担保的便利程度,进一步扩大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主体资格,增加投资额度;逐步允许具备条件的境外公司在境内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拓宽居民投资渠道,有序提升个人资本项目交易可兑换程度,在有管理的前提下推进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可兑换。

文/曹远征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潍坊舰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571名中国公民撤离也门
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潍坊舰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571名中国公民撤离也门
当好莱坞大片遇上食物:魔戒变甜甜圈 马卡龙激怒绿巨人 高考撕书狂欢过后 看各学科知识的正确打开方式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新闻热搜榜

      美国书展

      详细>>

      贵阳数博会

      详细>>
         
      •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联系我们

      电话:010-84883646 E-mail:wangsn@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