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首页  >  财经   >  财经滚动

千秋功罪GDP:20世纪一个伟大发明的崇拜与遗憾

  GDP被认为是人类在20世纪的一大创造。它的出世,犹如给了经济发展一座灯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释放的潜能,在GDP指标的衡量下,犹如蓄积日久而一朝喷涌的洪流,势不可当地奔腾向前,创造出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20世纪一个伟大发明的崇拜与遗憾

  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它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指标,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GDP的涨落,显示着经济的兴衰。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国民收入增加。反之,如果一国的GDP出现明显负增长,则显示该国经济处于衰退状况,消费能力减低。

  但,仅以GDP衡量经济发展是有局限的。GDP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和劳务,没包含市场之外的活动价值。比如,漏掉了家庭中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GDP没包括环境质量,也不能全面度量幸福感或社会福利。如果以GDP为单一指标,政府是不是可以废除环境管制、企业可以不考虑他们所引起的污染而生产物品呢?这种情况下,GDP会增加,社会福利、人们的幸福指数、可持续发展程度却必然会下降,空气和水质量的恶化所带来的灾难,可能远远大于更多生产所带来的福利利益。GDP也没涉及收入与分配。而人均GDP告诉我们的是平均每个人的情况,而平均量的背后是个体情况的巨大差异。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经济活动的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创新驱动下经济的复杂性,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生产链的日益全球化,GDP很难充分捕捉和覆盖经济体中日益增多的种类,因而很难完全记录经济带来的全部价值。GDP更没把经济增长是否以未来的增长为代价的问题充分计算在内。这些都反映了GDP作为经济衡量标准的欠缺。

  回顾历史可以看出,GDP是经济危机的产儿,可谓生于危难之中。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百业凋敝,社会秩序混乱,民生艰辛。由于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经济决策犹如盲人摸象。1932年,为对付经济危机,应国会的要求,美国商务部与国民经济研究所的西蒙·库兹涅茨等经济学家合作,开创性地编制了1929-1932年全国国民收入数据,最初的统计指标是“国民收入”(NI),不是GDP。1934年1月4日,美国商务部内外贸易局向全国金融委员会呈递《国民收入报告(1929-1932)》,应用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指标作为衡量经济状况的标准。这一天被称为GDP的生日。

  到今年,GDP已80岁了。GDP诞生之时,正值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从此,GDP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支柱。80年来,GDP指标也在不断完善,为决策者判断经济冷热、决定政策取向并精准调控力度与节奏提供依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认为,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一个标志

  中国的GDP核算历史并不长。1980年代初,中国开始研究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1985年,中国建立了GDP核算制度。1993年,取消了国民收入(NI)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核算,从此,GDP成为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2003年国家统计局宣布,中国将改进GDP核算与数据发布制度,取消容易引起误解的预计数,建立定期修正和调整GDP数据的机制,在发布GDP数据的同时,发布相关的重要数据,必要时还将公布核算办法。这是中国提高GDP数据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向国际通行办法迈进的重要一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由弱变强,我国成功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上中等(即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跨越。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即GDP位居世界第10位,占世界的份额仅为1.8%。2012年,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GDP总量达9.2万亿美元,占世界12.3%,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1979~2013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9.8%,除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金融危机期间的个别年份,我国经济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GDP数据中,可以读出30多年里中国的巨变:

  ——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国力大幅提升,GDP由1978年的3645亿元跃升至2013年的56.9万亿元。

  ——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位居世界第10位;2008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3年的12.3%。

  ——人均GDP不断提高。1978年人均GDP仅有381元,2013年人均GDP为41908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17.4倍,年均增长8.7%。

  翻开世界经济史,像这样连续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说“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的奇迹”毫不过分。这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成就,是中华民族智慧勤劳的伟大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的一路攀升,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一个标志。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实践已经证明,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的大致状况。但是,如果只是盲目地追求GDP,则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经济虽然增长了,但社会事业、环保事业不能同步发展;在GDP增长的同时,造成生态的破坏和环境污染加剧;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带来普通群众生活质量的下降、社会的不和谐。

  毋庸讳言,这些年我们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存在着盲目追求GDP的现象。GDP崇拜,大致有几方面原因:

  一是不正确的政绩观。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导致从上到下倚重GDP数字,忽视质量;

  二是GDP上去了,客观上会带来就业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及经济的繁荣;

  三是追求短期效应,忽视长远影响。一些地方领导只看经济规模扩张,不看经济质量,而提高增长质量的难度大于增加经济规模。

  这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理性反思的。我们绝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不顾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盲目追求GDP高增长,而要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质量和效益,使中国经济向中高端迈进。当然,也不能完全否定GDP。根本不要GDP,会令我们走向另一个不理性的极端,无异于将“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要稳增长,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惠民生的目的。昔日的GDP,应当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不能单纯追求GDP。把一个地区的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增长,是一种错误认识,极易导致单纯追求GDP增速。当然,并不是说GDP这个指标一点都不好,至少到目前为止,它还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说单纯用GDP来衡量确确实实有局限性。这需要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传统的将GDP作为唯一发展评价指标的做法。

  不能是有水分的GDP。没有水分的GDP,包括几层含义:一是GDP的统计数据要真实。近些年来,由于GDP及其增长率不仅是评价地方经济发展的依据,也成了关系一些地方领导升迁的“进身之阶”。各级实行GDP排名,客观上使GDP成了考核各级党政领导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这种利益和价值导向,会引发“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现象,导致造假之风屡禁不止。在有的市、县,GDP的数据是由党委常委会讨论决定,有的甚至根据“一把手需要”来决定。这种现象完全违背了实事求是原则。二是要提高GDP的含金量。这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有含金量的GDP应是真正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改善,使人民生活得更幸福的GDP。GDP增加了,相应的就业就应更充分,居民收入就应得到增加,人民的生存和工作条件就应得到改善,环境应当没被污染。过去一些地方单纯追求绝对形式的GDP,扭曲了经济生活的本来面目,并不是人们想要的。如,一段城市道路,挖了又填,今天刚铺好,明天又开膛;后天铺好,大后天再开膛。这些“反复”的费用,都算进GDP,而路还是那么一截。乡、镇长可以把每棵树,按评估价或50元或100元报到GDP里面,县市长同样也可以把地价、房价的上涨报到GDP里面,一级一级地“加码”,带来GDP总量表面上的靓丽。这样“创造”的GDP又有什么意义?

  不能仅是靠投资拉动的GDP。GDP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应该反映经济发展的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其构成也应是多种因素的综合,既有投资拉动的因素,也有科技进步的因素,还有结构调整、改革创新的因素。目前,我国GDP的构成还比较单一,投资因素比重过高,甚至占了主要份额。必须提高科技进步因素在GDP中的比重。还要在GDP的增长中,真正体现社会事业的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与提高。要调整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和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总之,结构科学的GDP,才是高质量的GDP。

  要形成结构科学的GDP,就必须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破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社会活力,就是解放生产力。只有旧的障碍破除了,新的东西才能出来,被压抑的潜力才能得到释放。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还可以降低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本,从另一个角度看,也等于是增加了社会财富,等于创造了GDP。我们一定要把GDP的增长,建立在充分发挥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的基础之上,建立在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水平之上。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这不仅表现为经济增速的回调,更应表现在增长动力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再平衡上。“新常态”折射出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全面深化的阶段。在这一重要关口,正确认识和对待GDP,对于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结合点,从而牢牢把握主动权,实现“新常态”下长期持续稳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力行

土耳其派坦克压境 叙利亚难民逃亡路遇阻 反战者白宫前“躺尸”抗议美空袭叙利亚 多人遭逮捕
土耳其派坦克压境 叙利亚难民逃亡路遇阻 反战者白宫前“躺尸”抗议美空袭叙利亚 多人遭逮捕
詹妮弗·洛佩兹奢华写真 红唇妖艳电眼迷离 超大胆!56岁麦当娜炫彩大片与蛇共舞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新闻热搜榜

      “一带一路”

      详细>>

      2014年APEC

      详细>>
         
      •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联系我们

      电话:010-84883646 E-mail:wangsn@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