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或已达煤炭峰值 再生能源投资激增
【延伸阅读】榆林市副市长李春临:煤炭产业步入“健康发展时代”
人民网榆林2月13日电(李浩)“2014年,全国煤炭市场需求低迷,榆林煤炭产业产销两旺,煤炭深度转化项目陆续投产,”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日前,榆林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春临在接受本网专访时表示,榆林抓住国家治污降霾政策机遇,强力推进“榆林煤”“榆林兰炭”北上京津冀、东进长三角、南下川湘渝,走活了一盘棋。据统计,全年生产原煤3.63亿吨,销售3.87亿吨,产销率达106.7%;生产兰炭2620.2万吨,销售2071.06万吨,同比增长15%和8.08%。“榆林煤”、“榆林兰炭”的发展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榆林煤”“榆林兰炭”缘何能产销两旺?其逆势增长的秘诀何在?携手迈进“健康发展时代”的核心是什么?下一步还有哪些具体发展目标……采访中,李春临一一向我们道出了问题的答案。
健康发展的基础在于市场的选择
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资源型城市榆林的逆势发展颇值得思考。能源市场需求下滑,榆林何以逆势增长?众多能源化工城市不进反退,榆林何以独步向前?多地煤炭供大于求,榆林煤炭何以销大于产,去库存趋势明显?新兴市场开拓难,榆林兰炭何以深受华北市场宠爱?
李春临的答案简单明了——“市场选择了榆林煤和榆林兰炭”。在李春临看来,榆林煤炭经济的健康发展,是“三个需要”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需要”,李春临告诉记者,煤炭在我国基础能源消费结构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占比在60%以上,这种现状是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决定的,并将有可能长期持续发展下去。在此背景下,市场应该用优质煤而不用劣质煤,应该用低成本煤而不用高成本煤,应该用安全的煤而不用带血的煤,应该用环保的煤而不用污染的煤。榆林煤炭兼具了上述众多优势,定能深受市场欢迎。
“其次是国家治污降霾的需要”,李春临说,国家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限制销售和使用灰分高于16%、硫分高于1%的煤炭,而榆林煤、榆林兰炭具有高发热量、高含油率、低灰、低磷、低硫“两高三低”的特点,其含灰量、含硫量都远低于这个标准,这给榆林煤炭提供了很大的竞争空间。
“再次是煤炭安全生产的需要”,李春临表示,榆林狠抓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先后开展了煤矿复工复产、煤矿安全、雨季“三防”安全等专项检查和“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在各类考核中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同时,成立专家库,对安全疑难问题进行会诊把脉,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仅为0.069%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这为榆林煤炭发展创造了无可比拟的优势。
健康发展的动力在于有效的作为
2014年12月1日,“榆林煤”“榆林兰炭”推介座谈会在重庆举行。会上,榆林市能源集团等与重庆两家发电企业签署了100万吨的煤炭购销协议。据了解,这是榆林继与西安、上海、大连、邯郸、济南、长三角、南昌、两湖地区等多地达成合作之后的又一项新的合作。
“榆林煤”“榆林兰炭”受到追捧,与其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密切相关。李春临介绍,去年,榆林大力实施“榆林煤”品牌战略,陆续制定出台了《发电煤粉锅炉用榆林煤》、《高炉喷吹用榆林煤》、《水泥回转窑用榆林煤》、《常压固定床气化用榆林煤》等4个榆林煤地方标准,推进榆林煤商标注册应用工作,进一步规范企业产运销等各个环节,打击以次充好、掺假使假等违规行为,有效维护榆林煤品牌形象。
打造品牌,只是榆林推动“榆林煤”“榆林兰炭”健康发展的举措之一。李春临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市政府加快走出去步伐,将“榆林煤”“榆林兰炭”推向全国各地。以全国煤炭交易会、西洽会、煤博会等大型会议为契机,举办“榆林煤”、“榆林兰炭”专场推介会,赴河北、山东、上海、湖北、湖南、江西、重庆等全国煤炭、兰炭消费重点省市开展“榆林煤”、“榆林兰炭”宣传推介活动,累计组织开展宣传推介活动达13次,不仅提高了品牌知名度,扩大了产品影响力,而且拓展了终端销售市场。据介绍,目前,河北、河南、山东等重点用煤地区销量稳步增长,湖北、湖南、江西等省销量增长达数百万吨,川渝云贵地区也成功签约榆林煤百万吨,填补了销售市场空白。
有了订单,如何将“榆林煤”、“榆林兰炭”及时送出?榆林着力破解运输瓶颈问题。“在原有400万吨铁路运力的基础上,落实了神朔铁路新增该市地方煤炭160万吨的铁路运力,同时,在铁路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有望在西康二线、太中银铁路线新增该市地方煤炭近千万吨铁路运力。随着山西省煤炭运销体制改革、煤炭计量站的撤销,榆林煤炭公路入境山西的瓶颈问题得到缓解,通过公路过境山西销往华北、华东地区的通道进一步顺畅”,李春临说。他同时介绍,榆林煤炭物流工作目前也取得了良好进展,如,榆横铁路等支线铁路和站台陆续启动地方煤炭发运、榆林内陆港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榆林煤炭交易市场正式启动,等等。
健康发展的核心在于转型的驱动
众所周知,如今,煤炭市场已从“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在此趋势下,榆林煤不仅要积极向外推销,更需要大力就地转化。
李春临告诉记者,榆林把推进能化产业转型升级作为调整结构的主攻方向,坚持“围绕煤炭搞转化、围绕转化上规模、围绕规模促升级”的思路,目标是要将榆林煤炭产量的50%以上就地转化。目前,榆林煤炭转型升级已取得重大突破,例如:
资源深度转化方面,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油混炼等实现了大型化、规模化、产业化,被列为联合国“清洁煤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延长集团靖边园区煤油气资源综合转化项目、中煤榆横煤制烯烃项目、陕西有色煤电铝镁一体化项目等3个超百亿元资源深度转化项目已建成投产;全球首个煤油混炼工业示范项目——延长煤油混炼项目开始试运行。此外,世界单体最大的多联产煤化工项目——神华榆林循环经济综合利用项目环评手续正式获批,近期有望获得国家核准。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方面,目前榆林已形成原煤—兰炭—电石、原煤—兰炭—铁合金、原煤—兰炭—煤焦油—清洁燃料油、原煤—兰炭—煤气—金属镁、原煤—兰炭—煤气—发电等综合利用型传统煤化工产业体系。兰炭产业粉煤中低温热解等技术攻关取得新进展,“电站锅炉燃用兰炭技术试验”通过陕西省科技厅的鉴定,首次实现了兰炭33%比例在烟煤锅炉中的安全稳定运行;兰炭在民用清洁燃料领域应用实现新突破;兰炭尾气发电建成装机规模近100万千瓦。
“就榆林而言,能源经济始终是经济支柱,这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因此,我们还要继续下功夫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在深加工上下功夫。”李春临说,这是榆林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驱动力量。
健康发展的愿景在于行业的引领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央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那么,新常态下,榆林在“榆林煤”、“榆林兰炭”发展方面又有怎样的思路和设想呢?
李春临告诉记者,根据珍惜资源、深度转化的要求,立足榆林煤种高热、富油、低灰、低硫磷特点,结合产出块煤比重较低而粉末煤比重较高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短缺的现实条件,依托现代煤化工技术,目前,榆林已经确定了煤炭及转化利用总体路线。
“归纳起来就是六项,推进煤炭分质利用、确立高效率提取焦油在煤炭转化利用中的龙头地位、发展焦油加氢技术、多元发展下游煤化工产业、加强产业链衔接及发展高端现代煤化工产业”,李春临说。
李春临说,榆林将促进兰炭产业实现“五个升级”——理念升级、技术升级、链群升级、产品升级、管理升级,打造兰炭产业升级版。
李春临表示,榆林将构建以煤炭中低温干馏为先导,煤—气—载能一体化、煤—焦—电一体化、煤—油—化一体化、煤—焦—气化一体化四大多联产模式。2015年,全市兰炭产能力争达到5000万吨左右,现有直立炉全面升级,推动1-2个大型煤炭热解多联产项目落地,推进兰炭实质性进入冶金、民用清洁燃料、发电、化工、吸附剂等市场,建成企业全部通过环保验收,50%兰炭企业通过行业准入。到2020年,榆林煤炭热解及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居于国内外领先地位,“榆林精炼煤”成为洁净煤的知名品牌,所有兰炭企业实现清洁生产,兰炭企业全部通过行业准入。
(2015-02-13 15:0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