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基金固收的“造富”神话

上海证券报徐维强 2015-04-13 08:12:00

  如果告诉你去年有一只基金的投资收益高达80%,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相信大部分人会认为这是一只投资股市的股票基金。

  然而,实际上这是一只地地道道的债券基金。对于相当多的投资者而言,债券基金等固收类产品,是那种收益稳定但不丰厚,且能在熊市中作为抵御风险的投资工具。

  那么,牛市之中,债券基金的价值何在?当投资者的热情被市场的疯涨行情所点燃,一窝蜂扎堆于投资股票基金,以图博取高收益时,请不要忘记:多年来的数据已充分显示,债券基金并非仅仅是“蜗牛”,它同样也可以是表现亮眼的一只“快牛”。

  固收产品,是不容被忽略的投资“金矿”,也是投资者安放鸡蛋的另一只“篮子”。

  债券基金牛市表现亦抢眼

  2014年,上证指数上涨1118点,从2000点一路突破3000点,全年涨幅高达52.87%,创下2010年以来最大年涨幅,A股从“熊”冠全球一举成为涨幅领先全球的市场。深证成指、中小板指数、创业板指数也表现亮眼,一年间分别上涨了35.62%、9.67%、12.83%。两市一年里共有2300只股票上涨,上涨比例达到九成,其中303只股票涨幅超过100%。而今年以来,A股继续一路高歌猛进,就在上周突破4000点的重要关口,报收于4034.31点。

  A股这一轮迅猛的行情,不仅令投资者措手不及,很多机构的布局也明显赶不上市场的走势。尽管很多股票基金取得多年来难得的涨幅,但仍然落后于大盘指数。而与此同时,一向被视为慢涨的债券基金,却取得了令市场咋舌的表现,部分债券基金的收益率,甚至超越了大盘,将多数的股票基金抛在身后。

  从博时公司提供的固收团队成绩单来看,去年博时的债券基金表现可谓“惊艳”。博时基金数据显示,2014年博时基金固定收益团队公募债券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66%,货币型基金平均收益为5.42%,社保组合、年金和专户组合中固定收益投资的贡献收益率也非常可观。从银河2014年度固定收益整体排名看,博时基金在前15家对标公司中排名第一,在全行业69家当中排名第四。旗下信用债、稳定价值、转债增强分别获得了二级债基冠军、一级债基亚军和转债基金季军的佳绩。博时基金参与排名的15只债券基金中,12只相对排名位于前50%,10只基金排名前30%。

  具体来看,2014年,博时信用债券在93只二级债基中排名第一;博时稳定价值在67只一级债基中排名第二;博时转债增强在同类可比的转债基金中排名第三;博时现金收益在78只货币基金中业绩排名第二十九;公司固定收益类产品整体业绩表现大幅超越同类平均水平。

  尽管去年债券市场取得了惊人的高回报,但拉长时间维度来看,固收产品在长期也同样给投资者带来不菲的收益。南方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韩亚庆表示,2014年的确比较特殊,债基收益主要集中在权益类的超高收益,但在过往年份中,固收产品的收益都是较为稳定和持续的,累计年化收益回报在6%—7%的水平。

  韩亚庆表示,债券产品是利率产品,因而每年都会有波动,之前从2005年到2013年的表现来看基本上都是牛一年、熊一年、平一年。在2013年经济表现并不强劲,但由于央行收紧政策,导致债券市场跌成熊市,很多债券基金也都出现了罕见的亏损。而在2014年随着宏观经济逐步回落,央行亦放松货币政策,债券市场出现了较好的基本面和政策面组合,市场亦因此大幅上涨。

  鹏华基金总裁助理、固定收益投资总监初冬介绍说,相较于权益市场,债券投资具有收益稳健和风险较小的特点,因此长期来看,固收产品通常可以为投资者提供较为稳健的收益机会。从2008年年初至2011年年底,上证指数下跌了约58%,但中债指数同期上涨22.2%。可见,长期而言,固收产品的风险调整后收益并不逊色于权益产品。而从鹏华基金固收团队的战绩看,历经多个牛熊市考验,其多年来持续为投资者提供丰盛回报。即使在2011年股债双熊的环境下,鹏华旗下固收产品依旧取得正收益。

  股债双牛让业绩“飞”

  固收产品的优异表现并非仅有博时一家“专美”,实际上去年国内基金公司在债券基金领域都有优异的表现。南方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韩亚庆介绍,市场上的债券基金产品中,除了纯债基金外,还包括一级债基、二级债基,以及转债基金。

  由于我国的固收类产品情况比较特殊,几大类产品的阶段性表现不同,运用工具也不一样。去年是中国债券市场的大牛市,其中优秀的纯债基金收益就可以高达15%的水平。而且去年市场出现股债双牛的局面,因而一级债券和二级债券也都获利充分。在去年韩亚庆掌管的南方基金固收产品中,南方广利、南方永利都取得了不错的表现。对此韩亚庆表示,其中南方广利是二级债基,除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外还可以部分参与可转债与二级市场股票投资,投资范围更广,而自去年年中起他就看好权益类的表现,因而对于股票和转债的配置也进一步加大,从而取得全年44%的高收益。而另一款南方永利,也同样采取了较多的转债操作,因而全年收益也达到42%。尽管是固收类产品,但收益率却甚至超越了很多股票型基金。与此同时,由于处于债券牛市,南方基金去年纯债基金的收益率也都取得了10%—15%的亮眼表现。

  去年火爆的行情,使得以分级基金见长的鹏华基金被投资者被疯狂追捧。但实际上,鹏华基金相对低调的债券基金同样表现不俗。根据银河证券的数据显示,2014年鹏华绝大部分债券基金业绩表现优秀,如实业债纯债基金年收益36.15%,在100只可比基金中排名第一;中小企业纯债债券年收益22.6%,在28只可比基金中排名第二;鹏华纯债债券基金、产业债纯债债券基金、丰实定期开放债券基金、丰泰定期开放债券基金、金刚保本混合基金排名均在行业前四分之一。对此鹏华基金总裁助理、固定收益投资总监初冬表示,鹏华债券基金表现优秀,主要得益于鹏华基金固收团队稳定,并树立了稳定的投资风格,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投资经验,对宏观经济形势和大类资产配置能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2014年年初,在全市场对债券走势较为悲观情况下,鹏华基金对各项微观指标进行深入研究,得出国内经济走势较为疲弱、债券市场具有较大投资价值的结论,大胆建仓,较好的把握了上半年债市上涨的行情。在2014年年中,考虑到在货币政策逐步放松影响下,市场风险偏好有所回升,权益市场存在较好的投资机会,鹏华基金又在同业中率先配置权益品种,充分分享了权益市场上涨成果。

  很多投资者往往有个误解,认为股票基金更看重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而债券基金则更依靠市场行情。对此韩亚庆表示,实际上固收产品也同样考验基金经理的水平。韩亚庆认为,对于固收产品特别是二级债基而言,资产配置的能力是关键,其基金经理的能力决定了产品的收益水平。同时对于时机的判断也很重要,韩亚庆表示,去年四季度曾配置转债超过50个点、股票接近20个点,使得产品的进攻性很强,一段时间里净值也跑得很快。

  固定团队的力量

  在博时基金人士眼中,2015年公司的固收产品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收益,还来源于优秀而稳定的团队。

  据了解,目前博时固定收益总部近30人,其中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含助理)共16人,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当中10年以上的老基金经理就有五位,堪称债券投资和博时基金的双料“定海神针”。身兼公司副总经理和社保组合投资经理的邵凯从业已经18年;固定收益总部董事总经理兼社保投资经理黄健斌从业超过20年;公募组投资总监过钧、现金组投资总监张勇、管理多只债券基金的基金经理杨永光,从业时间也都在15年左右。他们加入博时基金的时间也多数超过10年以上,邵凯本人更是司龄超过14年的“老博时”。在他们的带领和培养下,博时已经建立起一支人员稳定、风格稳健、经验丰富的投资队伍。在2006年6月到2014年5月这长达8年时间里,因为职业发展主动离开的只有1人;即使在2014年下半年以来公募行业人才流动明显加剧的情况下,博时固定收益团队依旧处之泰然。

  而且,博时基金拥有业内“独一无二”的、能够匹配FICC(Fix Income, Commodity and Currency )综合业务的组织构架。整个固守团队坚持投研一体化的投资流程,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投资策略,并高效执行;在各个环节均进行严格的风险控制,降低投资过程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等。此外,博时独有的研究、投资、管理架构和流程,随着这套体系运转越来越成熟,体现出来的是一个团队的综合实力,外在的表现就是大家看到的,长期稳健的投资收益。博时固定收益人才和架构,是在行业里独一无二的,是博时最重要的财富。

  此外,不断规范完善的团队管理和考核机制也为良好业绩的取得奠定了基础。以往公募产品考核过于依赖相对排名,基金经理与基金持有人在利益诉求上存在不一致性。2014年起,博时对基金经理的考核进行了大力度的革新。从四个方面对基金经理进行考核,除相对排名以外,从客户利益的角度出发,增加了绝对收益、夏普比率、团队贡献的考核要求,对于绝对收益和相对排名都分别设置了及格、良好和优秀等分档考核线。新的考核方式使得基金经理与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更加一致,并且在2014年组合的优异业绩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571名中国公民撤离也门 强飓风重创瓦努阿图 灾区面临饥荒传染病威胁
571名中国公民撤离也门 强飓风重创瓦努阿图 灾区面临饥荒传染病威胁
麦当娜《名利场》封面集锦 30年演绎多种风情 刘翔职业生涯回顾 最好成绩12秒87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新闻热搜榜

         
      •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联系我们

      电话:010-84883646 E-mail:wangsn@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