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周其仁:让互联网惠及更多人

凤凰财知道周其仁 2015-04-24 15:18:44

经济发展的路径有很多: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产业化,过去还有农机化、电子化,现在是互联网化。我有一个观点,所有“化”一定要惠及更多的人。如果哪一种搞经济的办法不惠及更多的人,它就不能叫“化”。

历史的教训

有一段时间的经济建设叫做“工业化”。工业化这个目标很对,光一个农业怎么在世界立足。可是在相当一段时期,工业化难以普及到所有人。占人口多数的农民,没有从国家工业化当中得到好处。他们只做贡献,用很低的价格贡献粮食,其他方面收益就很少,上学条件、医疗条件、社保条件的城乡差别很大。

让农民苦一点,用粮食支持工业化也是一条现实的发展道路,但是工业搞起来后,产品卖给谁?如果多数人很贫穷、没有购买力,工业化到一定程度就搞不下去了。后来搞工业自我循环,工业生产的产品再武装工业自己,这条路后来也不得不进行改革。

改革以后,我们在惠及多数人这个方面有很大的变化,通过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民营经济,然后向世界市场开放,让很多人卷入经济活动当中来,也让中国成为今天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近IMF的报告甚至说中国是第一大经济体,今年超过了美国,当然他们是按购买力算的,这个算法还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一定的条件。总之经济是搞起来了。所以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任何事情一定要着眼多数人。

当今中国最重要的两个群体

在今天的中国,什么叫多数人?我认为两个群体最重要。一是年轻人,80后、90后、00后,很快就是10后,他们在人口年龄的金字塔当中永远是一大块。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光数量多,还代表未来。这是我们搞任何经济路线都要高度关注的。

第二个值得我们关注的人群就是县和县以下的中国人。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内,县和县以下始终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地方。当然,现在的城镇化方兴未艾,大城市、大都市、大都市圈不可抗拒的会成长,但是从户籍来看,13亿中国人里面,65%是农村人。现在有两亿多的农村户籍人去了城镇,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到了县城。如果我们要惠及更多的人,你就不能不顾及这一块,你不能仅仅关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都市搞起来对中国很重要,但是没有“化”,你要“化”就一定要顾及县和县以下。

用互联网惠及更多人

如果把年轻人和县以下的人放到一起看有个什么问题呢?县特别是县以下年轻人很少,尤其有生产力的年轻人因为工业化、城市化大量离开了,现在还在县以下的还有50%多的人口,他们的特征是中老年多、小孩子多,真正有生产力的、有文化的年轻人少。这就构成中国当下发展的一个困难。发展经济、搞新兴的东西尤其是电子商务需要年轻人、有技能的人。可是农村现在很多年轻人走了。这变成经济发展当中从全局来看一个很大的困难。这个困难怎么去解决?政府的努力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就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

阿里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阿里集团成立于1999年,成立的时候马云在北大讲话,内容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互联网英雄都在台上,全世界投资人在台下,他们都说我要干什么。轮到马云讲话,马云说我还不知道要干什么,我只知道你们要给我更多的资源,让互联网这样一个小孩子现在就赚钱是没有远大前途的。我当时就在台下听,我想马云这回完了,他也没说他要干什么人家怎么会给他钱呢?很有意思的是,孙正义就看中了他,看中了以后就投资,然后马云就选择了给中国的中小企业服务,最终把这条路走出来了。

十年前阿里就研究互联网,看它能不能辐射到农村去。农村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但是还有相当多的人口。现在看来,这条路不敢说已经完全是康庄大道,但是跟十年前开始做这个探索的时候比,现在可以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往这个方向发展。互联网技术提供了这个可能性。当然它有个门槛,要有一点训练,但是上了岁数的、文化不高的人也能掌握。你看手机现在就很普及。所以我们能够探索出一条路,让村庄、县域利用互联网惠及更多的人。

动员千军万马

怎么惠及多数人?就是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不是喊口号,因为所有人都有需求,年轻人有年轻人的需求,老年人有老年人的需求,城里人有城里人的需求,农村人也有农村人的需求。这个需求永远是多方面、多方位、多层次的。现在发现,互联网可以把过去很多难以满足的需求激活,这让我们感到鼓舞。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比以前有很大的变化,纯收入增长的幅度是很快的,但是消费方面很多困难,很多商品服务很难提供到农村,很多信息农民也不知道,而互联网经济在这方面有很强的动力。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动员更多的人去满足更多的人,而不是靠少数公司、少数厂家。

遂昌是山区,离大城市也不近,却能够搞得起来。原因就是今天的农村也不是传统农村了,都有公路、电力分、通讯网,在这个基础之上农民的收入也在增加,但还有很多需求没有满足。他们搞起了网上赶集,了不起。赶集是两千年中国传统农村的商业模式,今天礼拜一往东走一个小时赶一个集,明天礼拜二往北走一个小时赶一个集。传统农村就用这个办法把商业和农业联系起来,但很辛苦。因为赶集是传统的习惯,农村人都懂。网上赶集无非用个新的技术手段,但不要走一个钟头,不用那么辛苦了,而且网上赶集上面的产品比实体经济的赶集丰富多了,全中国、全世界的货都可以去选。

不要小看农民,他们跟我们城里人是一样的,当然收入还是低一点,可是他们也希望消费更多的东西。此外农村还有很多资源没有拿到市场上来,四川农村的网商可以做到一年销售一千万元的农产品,都是干净、绿色、有机的,都是城里人非常喜欢的东西。

我二十多年前为了研究农村问题访问日本,当时他们讲的两个问题我都没有听懂。第一个是传真机农业。东京的千家万户都有农村家庭联系点,一个礼拜发一张传真过去,订购农产品。根据当时中国的经验,不理解这个东西,怎么可以一家一户去订东西呢。当时我们都是要经过国家收购、供销社、三级销售网络才能到千家万户去。第二个是返回传统农业,不用化肥、不用农业。当时他让我们尝一口黄瓜、西红柿,那真是小时候吃过的西红柿的味道。

现在看,一旦经济起来,城市收入增加,他们第一需要个性化的东西。过去没有互联网,很难个性化,现在就做得到。他们第二需要有机的产品,对营养、安全的评价越来越高,愿意为此花钱。但是怎么从落后地区、污染少的地方把产品输送出来?互联网可以帮很大的忙。当然,前提是我们要有心为多数人服务,我觉得这是阿里最值得肯定的地方。不要只说阿里成功了、上市了、融资了,还要看到这也是对全中国年轻人的一个鼓励,让他们获得了资本。

深入研究客观规律

光有动机不够的,惠及多数人这件事情能不能做得成,最后要靠成果来检验。

农村非常分散,通过互联网信息成本很低了,但物流仍然困难。为什么网上赶集这个模式有意思?就是要找到那个积聚点。过去打天下是用农村包围城市,现在搞建设不是农村包围城市,而是城市向农村辐射。一定要研究节点问题,因为网上没有节点,但一到线下一到配送麻烦就来了。所以要很好的研究大城市、中等城市、县城怎么往下延伸,用什么模式让这个延伸加大力度?这里头有好多成本,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临界点。一个村那么远送一个包裹没人去送。等到过了临界点,如果一个村一天有100个包裹,好多快递公司就愿意来做这个生意,因为经营成本就降低了。可是从1个包裹到100个包裹这个中间过程怎么走?这里就要用到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提倡免费,其实免费就是让需求越过临界点,不过这个临界点谁也赚不到钱。

按我的研究,政府是最早有互联网思维的。过去政府用财政的钱修路,很多路不收费。为什么不收费?因为修路以后,经济起来了,政府就收税了。在这一次的发展当中,政府需要投入财政的力量培育农村互联网的发展,不能光有商家、企业、产业联盟。大家一起努力,跨过临界点,这条路就走出来了。

现在在做千县万村计划,中国是一个大国,要研究中国农村县和县以下的分布。县是秦始皇的时候就定下来的。但是现在的县和以前的县不一样,不同的县行政级别一样,达成的集聚效果不一样。因此需要有不一样的路线,不一样的策略,不能强来,一定要顺势而为,要先把这个需求扶植起来,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重视。

城中村也是村,只是因为城市扩大了以后把他们围起来了。我访问过很多城中村,发现人口集聚的程度比一般的农村高得多,而这些城中村的人群的生活、生产、消费、上学、投资还没有引起我们很大的注意,很多市长还把城中村看作要改造的对象。我研究城镇化,发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半城半乡的状态会维持很长时间。那里也有人群,他们也应该成为我们的服务对象,他们也有很多需求没有满足,而且他们的地理位置更靠近城市、城镇。这个问题也值得研究。

互联网带来的新挑战

互联网有很多有利的东西,但是互联网也带来很多新的挑战。假货问题目前已经构成一个困扰。互联网跟实体店看得见摸得着不同,更有可能面临退货。很多网商在往农村走的时候就要有这个意识,因为农村的法治意识、维权意识、维权的条件都不理想,如果你不替他想,就会危害农民的利益。所以一开始就要把品质的监管当做一个重要的事情。这个事情也有临界点,等假货数量过了临界点再去收拾就会非常的困难。不要认为加强管理一定是不利于这个事情的发展,要有辩证思维。鼓励一个事情的同时,该有的管理、规矩也要一开始就立好。

总之,受到很多故事的鼓舞,我认为让互联网、让电子商务惠及更多人这件事情在中国是可行的,这个路已经开了一个头。我们要共同努力起来把这个路拓宽,让它走得更稳健,造福于更多的人,也造福于中国的国民经济。(来自北大国发院公众号bimba-pku)

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潍坊舰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571名中国公民撤离也门
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潍坊舰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571名中国公民撤离也门
赵薇李小璐林志颖生财有道 明星副业响当当 麦当娜《名利场》封面集锦 30年演绎多种风情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新闻热搜榜

      2015上海国际车展

      详细>>

      中巴经济走廊

      详细>>
         
      •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联系我们

      电话:010-84883646 E-mail:wangsn@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