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成人民币“向西开放”新支点 跨境业务增长迅速
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规划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以来,在“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下,跨境金融合作正成为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务实合作、互利共赢的加速器。随着对外贸易和金融活动的繁荣,新疆正成为人民币“向西开放”新支点。
人民币加速“向西开放”
每月一次的展会,每天上万的人流量,每时问询的电话,每刻变动的数据,以及鳞次栉比的大型商厦和高高耸立的酒店……在被誉为“中国西部华尔街”的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虽然没有旖旎的自然风光、没有奇险的地形地貌,但红红火火的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2014年迎来了224万各国客商和近16万辆次车辆入出境,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接近150万人次,同比增加了1.34倍。跨境运营的这一对外开放试验新区,已然成为我国西部边陲吸引商旅、拓展贸易的新高地。
来自浙江义乌的企业家金兴忠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凡在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进行国际贸易的,都以人民币标价、结算和流通。”正是这一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吸引了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纷纷到此发展。
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记者在霍尔果斯采访时看到,多家金融机构已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建立分支机构。金融业人士预测,未来三年内当地将聚集上百家金融机构。
意欲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从事国际贸易的浙江商人陈佩铭认为,合作中心是未来的区域性国际金融港,是实现金融梦想的大舞台,为自己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演绎人生的新天地。可以说,作为全国首个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区,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正逐步显现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雏形。
“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节点区域这样的金融创新,不止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在天山南部重镇喀什,4月20日正式封关运营的综合保税区,采用的是我国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便捷,运行规则基本与国际接轨的一种新的自由贸易港区模式。海关总署巡视员吴华透露说,这也是为对接上海自贸区,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试验田和示范区创造有利条件。
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货币的自由流动与全方位便捷的金融合作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意识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可能带来的国际贸易格局变化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要求,《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中国西北多省区采访时了解到,包括西安、兰州、银川等在内的多地都在通过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规划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等举措扩大与中亚地区的金融合作,加速人民币“向西开放”。
其中,兰州市以国家批复设立兰州新区为契机,将兰州新区的发展战略规划积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相融合,推进投资与服务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和创新;银川市利用中阿博览会的平台,加强与国际伊斯兰金融组织和国外伊斯兰银行的沟通和交流,构建中阿金融合作示范区;西安市去年5月也出台了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能源金融贸易中心投资优惠政策。多位受访人士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解决人民币国际化和构筑中国金融战略纵深提供了新的路径,有望为跨境金融合作提供新支点。
乌伊喀打造“金融铁三角”
新疆在历史上就处在东西方贸易集散和文化交流的核心区。作为我国连接中亚、西亚和南亚,进而连接欧洲的桥头堡和核心区,新疆与这些区域有着悠久的贸易往来、交易结算的历史,也是各种文明和文化发展交流的传播者和继承者。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崛起,将新疆建成中亚地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成为大势所趋。
理论界对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是以金融业务地理范围和辐射能力为标准的,即一国国内的国际金融中心,其活动范围超越了所在国家和城市的边界,能为区域性的客户提供国际金融中介服务。而占据“丝绸之路经济带”独特地缘优势和人文优势的新疆,其金融中心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随着世界经济重心逐渐东移,亚洲尤其中国-中亚等区域日益频繁的贸易与合作正在改变着世界金融经济的格局,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朝着多元化、多区域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新疆正在依托自身优势,快速步入跨越式发展通道,综合竞争实力不断增强,金融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已经成为中国西部和中、西、南亚地区新兴的经济金融中心之一。
2007年,国家开发银行与塔吉克斯坦国民银行签署了开展双边货币互换等合作协议,实现了本外币直接汇兑。2009年,新疆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准开展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的省份,结束了人民币仅作为国内结算工具的历史,开启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2013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的批复》,标志着霍尔果斯成为全国首个“境内关外”离岸人民币金融业务试点区。这是目前国内比深圳前海、上海自贸区还优惠的特殊的离岸人民币政策。它的成功启动,加速了国内外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向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聚集,进而为把新疆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已获国务院批准的喀什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中,首次在沿边地区提出建立喀什金融贸易区,这也是全国继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之后的第二个金融贸易区。根据有关细则,将有6项20条金融服务创新在喀什经济开发区先行先试。
喀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徐锋林说,金融贸易区是喀什“特区”的特色所在。如今,上海浦发银行、天津滨海银行、乌鲁木齐商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已经落户喀什,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喀什分行8月刚刚开业。由市场化运作而来的经济开发区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深喀投资公司等7家融资平台公司,争取到农发行土地储备项目贷款10亿元;引进了新疆第一家互联网金融类企业新疆金信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了首家民营中小企业票据金融服务公司;引入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共同出资建立“长江联合喀什产业基金”,首期规模1亿元。此外,5家企业在Q板挂牌,相继获得了银行贷款融资和长江联合集团、上海天使投资意向投资;还有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目前“特区”注册有各类股权投资(创业)企业115家,累计持有股权市值85亿元,发行企业债券10亿元。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新疆站在了中国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和最前沿。经济学家们认为,当前新疆应做好建设中亚地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保障措施,加大全方位开放力度,努力将新疆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金融中心。
新疆欧亚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解文滨认为,新疆确立的“金融立市”战略思想,就是构建乌鲁木齐中亚国际金融中心,并将金融中心定位为“与实体经济相关的区域级、政府主导型、筹资型的金融中心”,走以政府直接推动为主的多层次金融体系模式。新疆财经大学中亚经贸研究院院长张文中表示,新疆建设新兴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形成乌鲁木齐、伊犁、喀什三地的“金融铁三角”阵营。乌鲁木齐定位为区域金融中心,喀什定位则是金融贸易区次区域金融中心,霍尔果斯作为离岸人民币试点金融港。他说:“目前国内主要银行、证券、保险公司都在乌鲁木齐设有分支机构,乌鲁木齐将发挥政府和各家银行在中亚金融中心建设中的作用,建成中亚国际金融中心。”
人民币跨境业务迅速增长
“近年来,以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为先导,以境外人民币贷款和直投为尝试,以毗邻中亚的新疆为‘支点’,我国与中亚正探索出一条符合双方实际的金融合作路径。”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卢爱珍说。
据了解,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上的多个国家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贸易、金融一体化将刺激大量跨境货币交易需求,因此进一步扩大货币互换协议的范围,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构建跨境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我国在跨境电子商务的监管、结汇、税收等方面的管理体制,为双边贸易和投资提供更多便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今年6月在青海召开的中国首届“一带一路”金融论坛上,众多与会专家表示,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愈加明显,正在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新动力。据悉,“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货币互换、人民币跨境业务迅速增长。截至2014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已与2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就占10个;全球14个清算行中,有7个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均支持人民币成为区域计价、结算及投、融资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说,近年来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成效显著。以中哈为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以来,中国新疆人民币跨境业务增长迅猛。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庞大的贸易和基建投资还将推动人民币计价及支付走向沿线各国。
与会专家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借贷人民币优势明显:利率低且稳定,储备充足不会出现流动性紧缩。一定要借此机会,打造让国外投资者成规模且大胆使用人民币的态势。“一带一路”对中国金融提出“功能”的需求。中国货币要参与区域金融,成为支付、媒介、投资工具。“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都在开展新兴产业,需要货币量会越来越多,今后我国在调控人民币流通方向时要多考虑国外市场,预计未来几年人民币“走出去”的量会越来越大。(李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