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错款大闹银行”要秉承法治思维
“如果非法行为占据上风,法律权威和规则意识随之下降,将是社会不可承受之重。 ”
斯涵涵(职员)
南昌一名苏姓女子日前以支付宝向朋友还款1万元人民币,却因为一时手快,转错帐号户。一直解决不到问题的苏女士,随后竟然带一家人“占领”银行,还躺在银行大厅的长椅,要求索回款项。银行工作人员虽被连累而未能下班,但见到这种情况,也哭笑不得。(2月13日《北京青年报》)
我们理解苏女士痛“失”存款的心情,但凡事俱要遵循合理合法渠道。倘若苏女士确实转错了,则需要通过一系列法律程序,如报警、与对方协商、诉诸法律等多种途径寻求对方返款,而不是用强占的方式大闹银行。道理不难理解,如果随便一个人通过一句自我描述,就可以随意冻结对方户头,还有何金融秩序可言?设身处地,假如我们自己的银行账户被突然封闭、或者某人还了借款,却以一句“还错了”被莫名划走,我们的存款还有何安全感可言?
依照现行法律,收款人明知是他人钱财还不归还,属于不当得利,苏女士可以和对方协商,协商不成就要搜集证据,告上法庭解决事件。同时,苏女士也要检讨自己的言行,在转款时,都有相应的提醒,如果说其完全忽略了支付提醒,错转存款是无意犯错的话,大闹银行更是错上加错。
此类事件引发大量关注乃至叫好,缘于部分网友“弱势心理”或者“闹者有理”思维作祟。事实上,自诩弱者来进行所谓的维权,超越法律规定的任意行为,和依仗垄断地位胡作非为一样“面目可憎”,如果非法行为占据上风,法律权威和规则意识随之下降,将是社会不可承受之重。
法律公平是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企事业单位也好,公民个体也罢,都要崇尚法律、诚实守信、恪守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不得以任何借口凌驾于法律之上。只有各方通过法治的途径,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各类利益冲突,走出现实中面临的诸多思维与治理困境。








- 热门综艺走上大银幕 细数“综艺大电影”六宗罪
- 康熙走了,我们如何继续未来无聊的人生?
- “海外豆瓣”IMDb评选年度十佳电影 你看过几部?
- 假装在英国 从影视剧中的英伦关键词感受英伦风
- 谢耳朵将在莱纳德婚礼上搅局 盘点美剧婚礼上的麻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