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济分类”晒预算是一大进步
原标题: 以“经济分类”晒预算是一大进步
“功能分类”下的预算,多简单粗略,即便有财务知识的专业人士,也难以看得懂。“经济分类”预算往往详尽明了,也正因此,它被财政专家称为“民众看得懂的数据”。
4月17日,2015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大幕全面拉开,超过90个中央部门再次晒出自己的账本。从预算的公开情况看,各部门的“三公”经费基本都呈继续压缩之势,如国务院办公厅“三公”经费预算比去年下降8.46%,其中公务接待费用更缩减超4成;国税局“三公”经费预算数降16.19%,公车费用降20.09%。
“三公”数字减少,只是这次预算公开的一个看点。作为新预算法实施后部门预算公开的“首秀”,它还有一些其他形式上的变化,例如,许多部门的预算公开增加了“情况说明”,国家发改委在国有资产占用使用情况说明中就称,截至2014年6月1日,共有车辆214辆,部级领导干部用车54辆、一般公务用车158辆、其他用车2辆。这样的说明,让公开的信息更丰富,更便于公众的理解。
此外,此次预算公开的最大变化在于,各部门的预算草案除了按功能分类编列外,还进一步细化到按经济分类科目编报。所谓“功能分类”,就是根据政府“做了什么事”对支出进行分类,这样的分类比较概括,如包括教育事业费、外交支出、国防支出等等。而“经济分类”,则是说明政府“怎么去做”,每一笔钱具体是怎么花出去的,包括工资福利、商品服务购买、基建支出等等。“功能分类”下的预算,多简单粗略,即便有财务知识的专业人士,也难以看得懂。经济分类预算往往详尽明了,也正因此,它被财政专家称为“民众看得懂的数据”。
但这些“看得懂”的预算数据公开,并非易事。大多数政府部门都习惯以“功能分类”公开预算,经济分类预算往往只留作内部参阅。此次,中央部门的预算公开打破了以往惯例,让预算公开朝前迈进一大步。
以2014年国办公开的支出预算为例,当时只列明政府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行政运行、一般行政管理事务、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等花费。这样笼统的归类,让人很难看得明白。但是今年以“经济分类”后,包括人员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办公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维修(护)费、公车运行维护费、离休费、退休费、购房补贴等30种花费的金额全部赫然在列。这样的公开,基本让公众对该部门在各个方面的花费,了解得一清二楚。在此基础上,通过横向或纵向比较,哪些预算花得合情合理,哪些花费有疑点,很容易得出判断。
通过经济分类,固然更好地保障了民众对于预算的知情权,但目前公开的一些细节并非没有提升空间。例如,去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中,“其他支出”占比过大的问题,今年依然存在。如国家发改委商品和服务支出12591万元中,“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有1443万。这一其他支出超过总支出的10%,而该部门公布的一些项目小到几万十几万都写得一清二楚,几百上千万的其他支出到底花在哪里,理当作出细化。预算公开,留给民众的问号越少,越能实现公开的社会价值,让民众监督权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