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中国在线  >  新闻聚合  >  财经滚动

2015阳光私募十大事件

中国基金报吴君 王杰 2015-12-28 08:22:00

  2015年阳光私募爆发式增长,百亿元级别私募大扩容,私募申请公募牌照加速,多家私募亮相新三板,行业波澜壮阔向前进。与此同时,内幕交易、操纵股价受到惩罚,行业监管收紧,草莽生长时代渐渐转向正规军作战。

  2015年是阳光私募基金爆发式发展的一年。

  上半年牛市行情红火,证券私募基金(阳光私募)行业爆发式壮大;而后大盘数月跌宕,阳光私募则面临考验和洗礼;徐翔涉嫌内幕交易、操纵股价被带走,一代私募神话跌落神坛;基金业协会收紧监管,则意味着私募将更加规范、阳光化。中国基金报记者与你一道回顾阳光私募行业的2015年。

  一、泽熙投资徐翔被带走

  2015年11月1日晚,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徐翔因涉嫌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股市内幕信息、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交易价格,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引发行业巨大震动,次日“徐翔概念股”也应声大跌。

  徐翔掌舵的泽熙投资一直都是证券私募界的神话。泽熙旗下产品收益持续大幅领跑市场,其中最高的泽熙三期五年来累计收益率超过4000%。多年投资断崖抄底、“火中取栗”,市场派手法令人称奇,今年6月股灾也减仓躲过大跌。徐翔投资高收益背后,是业内一直质疑的合规问题。此次徐翔被带走,是私募一代传奇的倒下,业内不少人士认为这是对暗箱操作和内幕交易风气的肃清,也将更新私募的投资理念和操作规范。

  二、监管趋严

  私募规范化求发展

  11月,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首批12家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名单,包括华天国泰、银河瑞盈、幸汇财富等。近期协会出台《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再到《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私募投资基金合同指引(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重磅的行业自律规则密集发布,都意味着私募行业监管开始收紧。

  三、备案私募过万家

  行业迎来大扩容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截至11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10563家,已备案私募基金13355只,认缴规模为1.7万亿元。协会最新数据显示,规模在50亿元以上的证券投资私募基金公司的数量不低于36家,其中自主发行产品的私募基金公司有19家,通过顾问形式管理产品的私募基金公司有36家(二者有重合)。

  在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的这波大牛市中,随着房地产低迷居民资产配置转移,私募行业迎来了春天,私募管理人的数量和管理资金规模如同雨后春笋般快速增长。野蛮生长过程中,一方面显示了私募行业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暴露了行业中的一些问题。

  四、百亿私募大扩容

  资管大时代迎爆发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规模超过100亿的私募,已从1月份的43家增长到11月份的85家(含股权投资私募),将近翻了一倍。格上理财数据也统计到,百亿以上阳光私募有20家,包括景林资产、淡水泉投资、重阳投资、星石投资、千合资本、鼎锋资产、和聚投资、展博投资等,而去年年底格上理财统计的100亿及以上的阳光私募仅有7家。

  五、私募遭遇清盘

  追求收益更需控制风险

  今年6到8月期间,A股遭遇极端行情。从6月15日到8月26日,短短两个多月内上证指数跌幅达到43.34%,逾五成公司股价腰斩,千股跌停的局面连连上演,许多上市公司甚至临时紧急停牌。在流动性缺乏的市场下,部分私募机构都还没有来得及调整,以较高仓位经历暴跌,以致产品净值触及清盘线被迫终止产品。其中不乏业内知名的大型绩优私募,如深圳清水源投资、福建滚雪球投资等。这暴露了在前所未有的极端市场行情下私募机构风险管控的缺失。

  六、量化对冲私募

  冰与火共存待破局

  今年被认为是量化对冲基金的发展大年,尊嘉投资、朱雀投资、博道投资、大岩资本等私募都将量化对冲、尤其是市场中性策略作为发展重点。上半年成长股牛市波澜壮阔,4月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推出,为其发展带来契机。但随后中金所多次限制股指期货交易行为,对量化对冲基金造成冲击,收益下滑。股灾使得股指期货受限制,也影响到量化对冲私募的发展,现在有的量化对冲私募转去商品市场,有的转向海外,但更多还在静待破局。

  七、业务外包成趋势

  私募倾向券商PB

  今年《基金业务外包服务指引条例》正式实施,基金业协会陆续公布了三批私募基金业务外包服务机构,包括招商、国信、华泰等21家证券公司,华夏、广发8家基金公司,7家商业银行,5家IT公司和3家独立外包机构。以券商为主力军的外包机构借助牛市,迅速跑马圈地,抢夺私募资源。同时,股灾期间监管层要求清理场外配资,将证券类信托产品的接口转移到券商自身的PB系统(主经纪商业务),不少券商积极改进系统和服务,在提供基础外包业务同时,完善交易策略、风控等。

  业务外包立足于为私募提供份额登记、估值核算、信息技术系统、销售和支付等服务,使得私募省去很多麻烦,更专注于投资领域。与基金公司相比,券商今年在该领域花了大力气,但收费却不贵,其醉翁之意则在于争取私募资源,获得更多经纪商等业务收益。目前不少私募可能更倾向于券商PB系统。

  八、“公奔私”潮涌

  接受洗礼谋成熟

  根据好买基金数据统计,今年奔私的公募基金经理已经达到247位,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统计,总经理、投资总监级别“奔私”的有20位左右,如前新华基金投资总监王卫东成立了新华汇嘉投资,前泰达宏利总经理刘青山成立了清和泉资本,前嘉实基金投资总监刘天君成立了泰旸资产,前上投摩根副总经理、投资总监冯刚成立了域秀资产,还有原民生加银总经理俞岱曦成立的万吨资产等等。

  随着行情的上扬,不少公募基金经理选择投身私募机构或者自己成立一家私募公司,但是大多数业绩却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是由于大佬们看到牛市行情后“奔私”,随后遭遇股灾影响业绩,另一方面则是习惯于公募的操作风格,维持高仓位运作。而且,公募机构分工明确,之前基金经理仅需专心投研,转换到私募之后可能要身兼多职,兼顾市场、宣传等。“奔私”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

  九、私募进军公募

  资管行业迎变局

  私募进军公募领域,在今年取得重大突破。3月,私募大佬上海景林资产斥资7000万元入股长安基金,持股达到25.93%;4月,债券私募北京鹏扬投资向证监会提交申请设立鹏扬基金,拟任股东杨爱斌持股占55%;9月,上海凯石益正资产也提请设立凯石基金,陈继武、李琛分别持股96%、4%;12月,上海重阳投资也提请设立重阳基金,重阳战略投资和重阳投资控股,分别持股75%、25%,成为私募设立公募的标志性事件。

  私募发展壮大后想做公募,核心原因是扩大品牌效应,改变盈利模式。目前做法主要是私募申请公募牌照、参股公募基金两种。私募申请公募,对私募公司的管理体系、产品线、风控流程和人才队伍等多方面提出要求,还涉及原有私募业务融合、建立防火墙制度等。

  十、挂牌新三板

  私募改变发展模式

  继达仁资管、思考投资作为首批阳光私募基金公司成功挂牌新三板后,一批阳光私募也在积极布局。根据东方choice统计,目前已挂牌的阳光私募还有合晟资产和菁英时代投资,共计四家。最新公布的挂牌企业信息显示,目前有老牌阳光私募公司朱雀投资、私募大佬但斌的东方港湾等十多家阳光私募也准备挂牌。

  有分析师认为,新三板的制度和门槛是实实在在的注册制市场,为企业提供融资和发展的机会。对于私募基金公司来说,一方面,大规模定增所得融资会对公司基金业务的开展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私募管理人也可以通过挂牌打响品牌,进行股权激励等。但近期因为私募挂牌后频繁融资、资金使用问题等,监管部门暂停了私募挂牌新三板。

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潍坊舰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571名中国公民撤离也门
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潍坊舰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571名中国公民撤离也门
会在火星种土豆的学霸并不多 理工宅男仍然槽点满满 涨姿势:时尚色彩 英伦风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新闻热搜榜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详细>>

      反对唱衰中国经济

      详细>>
         
      •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联系我们

      电话:010-84883646 E-mail:caijing@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