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两位抗日名将后人定娃娃亲 70多年后再见面(图)

两位抗日名将后人定娃娃亲 70多年后再见面(图)

  路月浦抱着父亲路景荣将军的遗照。路景荣原为国民党精锐师98师少将参谋长,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时,在月浦镇中弹牺牲。 新京报记者侯少卿摄

  为父亲正名

  两位将军牺牲时,路月浦和王文黎都不过三四岁,这让两人对父亲的印象非常模糊。加之,

  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都被戴上了“反动军官家属”的帽子,两人对父亲的身份更加迷茫。

  “文革”结束之后,为了给父亲恢复“烈士”的名分,两家人开始了大量的走访、搜集证据,这一过程中,路月浦、王文黎在史料中、图片中,开始重新“认识”父亲。“他是一个豪情满怀的爱国军人、慷慨赴死的抗日烈士”,王文黎说。

  1950年,国务院曾出台明文规定,“承认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官兵为烈士”。手握这一“尚方宝剑”,尽管天各一方,没有联系,但路月浦和王文黎几乎同时踏上为父亲“正名”的道路。

  路月浦和母亲多年奔走,辗转多个部门呈情,得到的答复都是,“是有这样的规定,但现在行不通。”

  终于,借着平凡冤假错案、全面落实政策的东风,路月浦一家多年的努力终有结果。

  1981年,江苏省睢宁县革命委员会发出一纸公文:承认路景荣同志为烈士。

  张瑞华获悉后,热泪盈眶。这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当天在记事本上写下这样一段文字:“1981年正月初七,得悉静吾评为烈士,大喜。”

  3年后,王文黎一家人的努力也有结果。上海市人民政府发文确认:王禹九为烈士。

  “正是这张纸掀掉了多年压在众亲友身上的‘精神枷锁’,大家欢欣鼓舞。”王文黎说。

  1982年,路月浦调回南京在江苏省商业厅工作,想把父亲遗骨迁葬到南京。再回常州,才发现,公社大规模平整土地后,已找不到父亲当年的墓地。

  一家人只好竭力分辨大概是原来的坟墓之处,焚香烧纸。

  路月浦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母亲眼泪长流,不停地呼唤“静吾英魂归来啊!我们一起回家……静吾归来啊,回家……”

  深深地悲恸之后,张瑞华拾起纸灰和黑土,装进骨灰盒,带回南京,安置进到觉寺墓园。

  1998年,张瑞华病故,按老人遗愿,路月浦将父母合葬。

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潍坊舰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571名中国公民撤离也门
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潍坊舰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571名中国公民撤离也门
麦当娜《名利场》封面集锦 30年演绎多种风情 刘翔职业生涯回顾 最好成绩12秒87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新闻热搜榜

         
      •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联系我们

      电话:010-84883646 E-mail:wangsn@chinadaily.com.cn